第1159章在经学一道上,无人能出其右(第 1/4 页)
如果只是对先贤之言进行解释,根本就用不着想。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而墨义的根本,并不在解释。
相比之下,它更像是后世科举之中的八股文。
只不过,没有八股文那么僵硬的格式罢了。
不仅需要答出题目的来源,用简练的语言来注解。
更重要的,需要引用历代大儒的学问,为自己的注解做凭证。
说白了,考的不仅仅是读书背书,还需要将学问灵活运用。
最为恐怖的是,后世的八股文考试,都取自四书五经。
范围再大,也逃不出这九本书的范围。
最多是拼拼凑凑,以某个刁钻的角度,让人来作答。
而大唐的墨义,却根本没有范围可言!
只要是包含在儒家经典之中,都可以考!
正式的科举之中,墨义足足有二十道题!
但凡是读过几年书,东拼西凑的也能考个差不多。
可现在,就一道!
要知道,主考官之中的孔颖达和陆德明,都是当代经学大家!
在经学一道上,无人能出其右!
他们出的题,会不会,先放在一边,一般的学生都不一定看过,不用想也知道,他们肯定会出那种,极为生僻冷门的题目!
所有人都有些紧张。
李承乾伸着脖子,想看看两位经学大家究竟出的什么题目。
没想到,陆德明刚一说完,孔志均忽然道:“学生已思虑完毕!”
他拿起写着题目的纸条。
“德明先生的题目‘仁者之於善也,无择也,无恶也,惟善之所在’,出自《尸子?仁意篇》,汉时班固曾注...”
不得不说,孔志均有两把刷子。
尸子乃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中,杂家的主要人物之一。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