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第 3/4 页)
星体产生的热会令其大气层向外移。当星体的能量用尽,其大气层便会受星体的引力影响而塌回星体表面。
如果星体的质量少于钱德拉塞卡极限,这个塌回便受电子简并压力限制,因而得出一个稳定的白矮星。若它的质量高于钱德拉塞卡极限,它就会收缩,而变成中子星、黑洞或理论上的夸克星。
一个稳定的冷星的最大的可能的质量的临界值,若比这质量更大的恒星,则会坍缩成一个黑洞。
而对于恒星,除了坍缩成为黑洞之外,还存在另一可能的终态。其极限质量大约也为太阳质量的一倍或二倍,但是其体积甚至比白矮星还小得多。
这些恒星是由中子和质子之间,而不是电子之间的不相容原理排斥力所支持。所以命名为中子星。
中子星的半径只有16千米左右,密度为每立方米几万亿吨。
在这篇论文的最后,天启还分别给出了探测黑洞和中子星的方法。
古修花了近两个小时,终于逐字逐句的把所有的论文内容看完了。
但论文的扩张解释还有几百页,字数多达几十万,一时半会根本看不完。
其中包含了对黑洞、中子星、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和使用原理,还有激光干扰引力波天文台的建造和运行原理......
他终于知道天启为什么会在开头写下那句话了。
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整个科学界从来的都没有提到过的,其中就包括探测中子星所要使用的射电望远镜和引力波干涉仪。
引力波的理论在科学界早被提出来了,只是一直没有探测手段。
现在,天启给出了这个方法。
这就是一个宇宙知识普及文库,天启已经把里边的所有内容都给命名,并且做出相关的解释。
古修只看了一点,就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已经粘到鼠标上了。
“天呐,他是怎么做到的?”
如此精确的基础理论和观测方式,涉及的内容之深,巧妙合理得像是在抄标准答案。
可这些答案全世界都没有,他就算是抄来的,又是在哪抄的?
古修不敢想象,一个只有二十四岁,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以前都没有接触过多少天文学的年轻人,是如何能把这些复杂而精妙的宇宙系统给想出来的。
可不管用什么方式,他确实已经把成果摆自己面前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