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95章 胡宗宪的顿悟与惭悔(第 3/3 页)

    朱希孝迈步而入:“东南沿海时刻都处在倭寇的威胁之下,福建随时都有可能沦为人间炼狱,徐先生为了你亲手毁了自己温暖的家,你胡梅林真要为了一个权相佞臣殉节蹈义吗?”

    胡宗宪忽然笑了,虽然算不上是狂笑,但那笑声极其可怕,脸上流露的神情也极其复杂——嘲讽、悔恨、痛苦。

    良久,比哭还让人难受的笑终于止息了:“镇抚使大人,老夫十年寒窗、博取功名,最初的志向非常简单——做一任地方官,自己治下的老百姓能够生活在一片清明乐土之上。可进了官场才发现,整个世道魑魅魍魉、藏污纳垢,自己的理想化主义寸步难行。我没有选择‘穷则独善其身’,因为我觉得这个纷乱不堪的世道需要我的满腹韬略,当然,也有些许的不甘心,不甘心胸藏万卷书,却去教书耕田。

    “所以,我开始变得精明、圆滑、拉拢、巴结、随波逐流。那时候心想,不管外在是怎样的做派,只要内心为国为民的总原则不变就行。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的变了。

    “当别人说‘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时,我从最初的诚惶诚恐到志得意满、骄傲自满,最后飘飘然。我巴结赵文华,依附严嵩,原本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仕途找一个坚稳的基石,好实现自己彻底平定倭患的大志。我从心底其实根本看不起严、赵之流,可我觉得自己居功至伟的时候,我开始和他们比较。觉得他们除了贪污受贿、陷害忠良之外什么都不做,却过得那般享乐;而我如此的劳苦功高,享受一点不更是理所当然的吗?我看不起他们,却在暗自跟他们比较之后,开始逐渐向他们效仿,所以,我也慢慢变得骄奢、贪腐。看不起、比较、效仿,一个自诩满腹圣贤书的人,在自甘堕落的道路上,竟走得如此心安理得,真是好笑!!

    “张总督被陷害,身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我一语不发,因为觉得张经其人,他既不懂如何与朝廷高层搞好关系,在抗倭一事上又缺乏大局观。明知道他会被斩首,我为了让自己的良心好过一点,便去回想他当初为了应付赵文华催促他即刻出兵的命令,竟然命俞大猷带三百人去迎战两万倭寇。不停地跟自己说这样的人手握一方大权,终会害死更多的人。

    “令人嘲讽的是我大权在握之后,亲自下令斩杀汪值,所谓的‘平寇大计’演变成大患,以及我将俞大猷推出去替我去充当炮灰。严家这个靠山完全是一座歪斜、断裂的根基,这我早已知,要想在这样一座根基上建筑屋宇,必须抽我一身的血液浇注入裂缝中,方有一线希望。而我没有意识到的是,我早已丟了初心,生命的中心变成了标榜自我、保护自我、体贴自我。被腐蚀的梁木,如何撑得起一座屋宇,一个心中腐朽败坏的人,会做出利国利民的事迹吗??!!”

    胡宗宪将茶碗重重摔在桌上,两行泪水在脸颊上流淌着。

    朱希孝坐在方桌边,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目光望向油灯边的那本《传习录》:“年少时,读了几篇圣贤书,便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懂什么是仁、义、礼、智、信了。殊不知,不进入实践,不经历其中的艰辛与挣扎,所谓的‘知’,不过是一套空洞的理论,实质上和‘无知’没有任何差别。胡大人的感受,朱某也深有体会。”

    胡宗宪目露钦佩地望着朱希孝:“这些天,我将生平这几十年的历程从头到尾、翻来覆去的回想。方才明白‘知行合一’,不进入‘行’中,没有资格说自己‘知’。土埋颈脖了,老夫才认识到自己是将圣贤书读成了一堆废纸。镇抚使大人年纪轻轻,就能有这般感悟,定能担负起抗倭大业!”

    朱希孝道:“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之滨,被西伯侯姬昌遇见之时,年已八十,胡大人的顿悟不晚。倭寇大费周章想置大人于死地,说明他们忌惮大人,东南这副担子,只能交由大人来扛。以皇上对景王的偏爱和眼下朝中的局势,就算你揭发严家,皇上也不会认,你只要有个态度,让皇上放心的态度,如此,大人和戚元敬便可重回战场。”

    胡宗宪摇头:“我若重回东南,迟早会再次牵连戚元敬他们的,镇抚使大人有此心力,不如保荐另外一个人坐上我的位置。”

    “另外一个人,谁?”

    “台州知府谭伦谭子理。还有,我想见一个人,希望镇抚使大人能帮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玄鉴仙族 剑来 仙逆 仙人消失之后 异香 武圣! 大夏文圣 冰河洗剑录 彼岸之主 志怪书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仙父 中州录 武道天途 卧虎藏龙 过河卒 洪荒之青虚 修真门派掌门路 灵山 最强兵王混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