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独自拍摄(第 2/3 页)
不过,乐观的杨光伟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他义无反顾的行动起来。
第一次实验时,他发现,如果自己要使用火星车里的供暖系统,那就会每天多消耗一半的电量。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杨光伟将之前丢弃的温差发电器挖了出来。
不得不说,这东西非常管用,在火星车里杨光伟连宇航服都不需要穿了,穿个短袖都不觉得冷。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他又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这时,航天局指挥中心的人也从杨光伟的行动轨迹中得知,他是要去找一台几十年前的老设备——探险者号。
他们也明白,这是杨光伟想和地球取得联系。
不过因为设备太老旧,只能拍一些静态的照片传回地球。
杨光伟想出,用十六进制办法摆放字母,然后连接设备,操纵探险者号的探头指向字母来传递信息。尽管传输要花上30多分钟,但是杨光伟终于用一字一句拼出了来自火星的第一条信息:你还好吗?
后来,地球上的工程师教杨光伟升级了通讯系统,这样,就可以实时的和地球保持联系。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华夏航天局发射的一枚补给火箭在升空后爆炸,第一次营救行动失败。
杨光伟在火星也遇到了麻烦,他的居住舱因为老化破损,压强失衡,发生了爆炸。
辛辛苦苦种的土豆全部暴露在真空中,全都给冻死了,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没有了,杨光伟十分沮丧,都准备要放弃了。
就在这时,一枚最新研制的火箭助推器解决了火箭升空的难题,设备的问题解决了,可时间是个难题。
杨光伟剩下的食物本就不多,加上之前白白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宇航局要想办法,缩短到达火星的时间。
碰巧,华夏宇航局里有一个天才青年经过没日没夜的推理计算后,终于有了可行的方案。
首先,让太空小队所在的“太阳神号”在临近地球时开始加速,利用弹弓效应,实现转向。
于此同时,发射火箭来给“太阳神号”运送补给,到达火星后,杨光伟乘坐火星上的升空器与队友会合。
这个计划的一个问题是,太空小队的航行时间将会延长533天。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