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青春赞歌二(第 4/4 页)
也理解不了,经营,管理,市场,资金,成本,利润。这些他信手拈来,如臂使指的能力是如何一点一滴的融入他的骨血里面的。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理解他当初放下教鞭,纵身商海时的无奈和委屈。
我想当他拿起书本,站上三尺讲台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中最幸福和骄傲的时刻吧。
十数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延续自己家族的文人血脉;
为的就是把文人那种清高,那种孤傲深种精耕;
为的就是把自己的气节,风骨散播传承;
为的就是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教给更多的孩子,让桃李芬芳天涯。
二十年,商海沉浮,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拥有了别人无比羡慕的成就,他走到哪里都有鲜花掌声和镁光灯。
但是,我猜他更想在清晨听到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更想在课间看到孩子们有操场上飞奔,更想在昏黄的灯光下批阅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写出来的“流水账”吧。
因为这些才是他更看中的人生意义,这些才是他更喜欢的兑现人生价值的方式,这些才是他更期待去实现的人生舞台。
我不知道当他在灯红酒绿里觥筹交错时,他心里想到的会不会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我也不知道宾朋喧嚣时,有没有千杯酒少知己相伴,有没有据酒细论文的好友在侧。
我知道的是,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运筹帷幄,决胜幕账的董事长。
他只是一个因缘际会,与自己理想失之交臂的中年人。
他只是那个宁愿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看书,也不愿意出门应酬的文人。
他只是那个性格直爽,简单率真不愿意与人虚与委蛇的的豪迈汉子。
他只是此时独坐窗前,默然神伤的孤独灵魂。
所有青春里的热血激情都已经褪却,剩下的是在心灵深处滋养出来的从容和坦然。
早已经没有了棱角和尖利,亦没有了针锋和麦芒,有的是谦恭,有的是温润,有的是泰山将崩亦面不改,有的是大厦倾而心自若。
看到些时的吴爸爸,我心里突然就有了成长的方向,这不是就我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吗?
吴爸爸依然静坐空前,吴凯的表情也从哀伤变得平静,而我此时眼里正熊熊燃烧着一团烈火,一团足以融化一切艰难困苦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