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第 2/3 页)
妇女们要负责做豆腐,还要负责房子里的卫生,饭食,一天也是忙碌。何况,陆令认为工人运动是有道理的,还是要保证她们的休息,没必要让她们像生产队的驴似的。
那十四个小孩,上午就读读书,认认字。陆令有时会亲自教,有时也会让忘忧教。忘忧倒是多了很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宛宁若是得闲,也大有“小老师”的戏瘾。
到了下午,小孩们就会带着婶子们的豆腐出门去卖,前几天的效果不是很好,只有几个平日就活泼善于交际的孩子做得不错。
后来的几日,成绩也不错。一是因为孩子们也会进步,二是豆腐的名气慢慢的出去了。价格不贵,味道却好,听说吃了豆腐的好处还颇多,也不愁卖了。
至于三个老人嘛…陆令又开始养鸡了,规模并不大,也不怎么累人,做一会儿休很久的事。毕竟,真让她们闲着,她们也会局促不安,生怕陆令赶走了自己。
只有残疾的中年男人,陆令有些无处安放。男人并不像一个普通的庄稼汉,他的脸上总布满了一层阴霾,秦三最不喜男人接近陆令。
好在,这个男人也不怎么喜欢与人交谈。
秦三自以为自己虽然在外多年,没混出个名堂来确实是挺没用的,但这点识人的眼光也是有的。他总会劝说陆令,将这个男人赶出去。
但陆令认为,这人什么也没做,没理由这么做。寒冬将至,把人收留进来,再将他赶出去,不是要了人家的命吗?
这就像,流浪猫并不可怜,可怜的是你抱了抱它,却不打算带它回家。
陆令没有采取秦三的建议,偶尔无事的时候也会琢磨,凭自己蹩脚的教学能力能给这人整个义肢不?
算了,要不先整个轮椅?
阿紫是院里年纪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孩,刚逃难之此的时候她面黄肌瘦,头发干枯。那会儿她的心里,总是想着母亲临饿死之前的说的话:阿紫,走吧…跟着他们走,会有出路的。
她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他们的队伍本是要去京城的,而行路的人越来越少。后来,那些壮年男子大约是嫌弃妇孺拖累,中途扔下了她们。
她那时觉得自己快要和爹娘团聚了。
唯一的那个男人,虽说是失去了一条腿,但他在喧闹的哭声中,稳定了众人的心神。“我们离颍川很近了。”
哭声确实停住了,有一女声,抽抽噎噎地问道:“颍川有吃的吗?”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