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 2/3 页)
小李氏将银子揣在身上,觉得有些烫手。也不怪小李氏,原来的陆家一年到头可能就剩个几十百把个铜板,她是真的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
过了一个多时辰,一行人终于到了县城里头,便兵分两路,小李氏带着两个丫头,陆令带着宁远。
陆令前些天向村里的宋秀才打听过了,县里有个孟夫子,之前做过几年官,但不适应官场的生活,便辞官返乡办了一个私塾。
进去的门槛不高,只要你有心读书,愿意读书,哪怕你交不起束脩,孟夫子也不会把人拒之门外的。
虽然学生质量层次不齐,但目前来说,孟夫子是宁远最好的选择。何况,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就拿陆令来说,什么名师都请遍了,她文化成绩一般就是文化成绩一般。
陆令按着宋秀才给的地址找过去,便找到了一个比较僻静的院子,门口有一颗古老的枣树,她敲了敲门,过了片刻,是一个中年妇女开的,问道:“可是来读书的?”
陆令点了点头。
妇女看了一眼宁远,将二人请进去。
“孩子叫什么名字?”
“学生名叫陆宁远。”
妇人笑了笑,说道:“还没说收你为徒呢。不过,你这名字起得好,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是姑姑起的名。”宁远落落大方道。
“哦?”随后妇人又看向陆令,问:“你是孩子的姑姑?”
陆令点了点头。
“这孩子不错,性格好,说话也大方。孩子我们收下了,我们的束脩收得都很随意,条件好些的送些肉干来,稍微差一点的送些小麦鸡蛋也是可以的,若是再差一些。”妇人顿了顿,见陆令两手空空。继续说道:“不送束脩也没什么的。但是,孩子的伙食费得自己交的,对了,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是陆家村来的。”
“喔,若是孩子不方便下学回家住我们这儿也是可以的,只是每日需要多交一顿的伙食费。”
陆令觉得这家人在做慈善,并且掌握了证据。
见陆令没说什么,便继续道:“我是孟氏。我的夫君是夫子,主要教孩子们读书,我在这儿主要给孩子们做做饭,偶尔也会教孩子们弹琴作画。”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