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呸,不要脸的李世民(第 2/3 页)

    去过泰山搞大典次数最多的,整整去了十次的,就是号称“十全老人”的爱新觉罗弘历了。

    满清鞑子不要脸,可以经常去。但明朝之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上泰山的。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也仅有十一个帝王去过泰山封禅,唐朝封禅没有李世民,倒是有李治和李隆基去过。

    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秦朝统一中国后,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

    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泰山碑颂其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第二位就是牛人汉武帝了,卫青和霍去病打残了匈奴,大汉朝成立各大都护府,汉武帝这才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随后就是光武帝,大位面之子刘秀统一之后封禅。李治是灭了高句丽之后,万国来朝去封禅的。

    小胖子是个场面人,十分要面子,封禅不仅带着文武百官,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等国的使节和酋长,据说李治封禅是真正做到万国来朝的一个。

    封禅不是你想封就封的,没有大功绩都不好意思上泰山。除开乾隆,十一位封禅的帝王里面,要么是扶大夏将倾,要么就是力挽狂澜与华夏的大英雄。

    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礼。它起源于春秋至战国时期,是当时齐、鲁的儒生为适应兼并争霸趋于统一的形式而提出的祭礼。

    他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无上的上帝。封是祭天,禅是祭地。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白已是“天子”的神圣意义。

    封禅大典便成了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也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

    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英明睿智的天可汗,绝对到了泰山封禅的级别,但做别的事情李世民可以不要脸,引导别人说出来,唯独这件事不行,封禅这件事必须走正规渠道和正规流程。

    杜正伦被召回了,老李深深的“自责”,表示魏征不在朝堂,没人骂他了,就有点忘记帝王的本分了,让杜正伦不要介意。

    杜正伦也不是小心眼的人,毕竟他对皇帝也不能小心眼,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不是假的。

    另外就是许敬宗了,虽然老许同志是秦王府的十八大学士之一,但一直没受到李世民的重用,现在老许一封检举信,让老李明白了奸佞的用处。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剑啸灵霄 仙逆 神话之后 谋局 中州录 玄鉴仙族 志怪书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武圣! 彼岸之主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仙父 冰河洗剑录 不朽凡人 天行健 洪荒:截教副教主 诸天长生从笑傲开始 星戒 修真门派掌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