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没良心炮和青霉素(第 2/4 页)
侦查连,被李牧改组为特种大队。接下来,会为他们采购一些更加专业的军械,比如阻击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然后按照后世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训练。
炮兵团也搭建起来,相应的教官已经招了不少,虽然目前只有六门炮,训练也能开始了。
剩下的,全部组成步兵团。
另外,李牧又办了一个军官速成班,专门培训基层军官。
中间抽空,他又指点刚刚招募不久的技术人员,制作了一种传说中的武器“飞雷炮”,或者叫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和常见的两响炮的原理类似,利用的就是反作用力,可以抛射一定重量的炸药。
这种炮制作简单、易学,主要材料就是空气油桶。
把汽油桶一半埋在土里,在其内填充发射药,然后用木板或其他东西隔开,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抛射到150-200米的距离上。
这种武器口径绝对惊人,号称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巨大的炸药包产生的强烈爆炸冲击,所过之处,碉堡,人马都会被炸飞。许多被炸倒的敌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任何伤口,却七孔流血,是震死的。
可惜,发明的有点晚,1947年攻打陕州东门的时候,“飞雷炮”才首次亮相。
不过,首次亮相,便给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发“飞雷炮”过去,就将敌军主守的碉堡炸的坍塌,从此看似简陋的炸药抛射筒,开始了自己的传奇战斗生涯。
1948年的淮海战役,在全歼黄维兵团战斗中,“飞雷炮”再次大显神威。
当时黄维的第十二兵团被七个纵队包围在安徽的双堆集。黄维依靠地形开始组织兵力构筑了大量的地堡,战壕,还把几百辆汽车围成一个圈,再用沙土堆积一个圈,打造了一个里外三层的防御工事,认为我军没有重火炮,可以在此等待援军的到来。
可是他不知,我军在他阵地前挖出了埋设“飞雷炮”的阵地,12月6日,我军率先吹起了战斗的号角,180多门“飞雷炮”,交替3轮齐发,顷刻间将10000多公斤的炸药投射到阵地上。
黄维苦心打造的固若金汤的阵地,仅仅20分钟就被“飞雷炮”化为焦土。在我军勐烈的炮火下,黄维军团坚持了90分钟便纷纷投降,很多人被炮弹炸得失去了斗志,嘴里都囔着:“好惨,打的好惨”。
当时俘虏称:“从未见过这么勐的炮,太厉害了,什么遮挡物都不顶事,比我们的大炮还厉害”。
由于“飞雷炮”的杀伤效果十分震撼,许多士兵心有余季地把“飞雷炮”称为“没良心炮”。因为死在这种炮下的人浑身找不到伤口,而五脏六腑早已被震碎。此战过后,“没良心炮”取代了“飞雷炮”更为人所知。
此后,我军为了对付坦克,装甲车和密集的阵列,不断地改进技术,抛送石头,送集束手榴弹。花样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逐渐的被各个野战军在战斗中运用。
飞雷炮最后一次崭露锋芒,是在朝鲜。大部队后撤,一个残团的兵力负责断后。
然后用汽油桶和炸药包制作了没良心炮,两轮齐发,产生了剧烈的爆炸力和破坏力,除了被直接炸死的士兵之外,有一些没有被炸弹炸到的,不少也被震死了!
据后来英军回忆,他们原本是要发起勐烈进攻的,但是被一种不知名的炮弹给炸得惨不忍赌,所以在很长时间内都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
我军断后部队趁机脱离了包围。
可惜,没良心炮,只是我军缺炮少枪年代的不得已之法,后来各种武器装备逐渐完善了,也被历史淘汰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