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奋发图强(第 2/4 页)
总不能将老君山的粮食交给朝廷吧?
再一琢磨,不如建议青冥学宫在南城也搭建一些粥棚。
虽说离紫薇山远了些,可弟子们毕竟都是修行者,累不着。
之前米祭酒没有顾上城南灾民,恐怕也是担心粮食的问题。
如今流云寨五六百万石的储备,省着点儿,应该能坚持到泰州和蜀州的补给。
总之一句话,神都绝不能乱,灾民也一个都不能死!
…………
数天后,姜叔夜结束了赈灾工作,跟随黎瑾瑜和众外院弟子一起回了紫薇山。
最近一段时间,整个神都议论纷纷,甚嚣尘上。
百姓都在传,说是青冥学宫请了一位会点石成金、麻姑掷米的神仙。
源源不断从山上运粮运米,赈济灾民。
学宫高层为了掩盖粮食来源,责令那晚运粮的外门弟子,不得对外说一个字。
这些弟子大都出身贫寒,神都城里也没什么相识,就是想说,也没人听。
况且青冥求学不易,万一被赶下山,岂非得不偿失。
米祭酒的想法,与姜叔夜不谋而合。
第二日便命人在城南定鼎门外,又搭建了十几座粥棚,算是缓解了灾情。
圣武院的杜锡山不问粮食来源,不代表米祭酒不关心。
万一来路不正,影响的可是青冥的声誉。
而小侯爷的回答,倒也符合情理。
直接说是带领侯府高手降服了老君山的残余匪寇,缴获了几十万石粮食。
存世一甲子的匪窝流云寨,米祭酒当然知晓。
据说多年前已经被剿灭,没想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老君山居然还有隐匿残匪。
这么多年存下的粮食,估计当时未被朝廷发现,这才便宜了安阳侯府。
当问及为何不献与朝廷时,姜叔夜的回答,也令得夫子一时间刮目相看。
“若是朝廷拿去,灾民碗里的,还能剩多少?”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