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 二论(第 3/4 页)
只因嬴璃若有所思地抬起了手:“周学博不妨等等再顿悟。”
话罢,她微托着下巴思索道:“此理大体我是认可的,只是感觉此例颇为不妥,可我也道不出不妥在何处,不知诸位学博有何高见?”
始终端坐的范伢,此时方才开口:
“不应将阳光比作一个水滴,而应是千千万万个水滴。”
听闻此言。
不仅周敬之与嬴璃眼前一亮。
便是檀缨也都亮了。
我超,妙啊!
嬴璃更是恨不得擦了把嘴才说道:“还望司业详说,学生迫不及待!”
范伢不紧不慢开口道:
“这里,不妨将沐在地球上的日光比作许许多多个水滴,垂直于黄道投射在地球上。
“虽然水滴是均匀的,但因球面弧度的存在,同样的面积内,所承受的水滴数量却是不同的。
“就好像你面对一张纸,纸向你平直展开时,你看到的纸更大,纸有弯弧时,你看到的就小一些。
“推及球面,便是越垂直迎向光照的地方,得到的光量就越多,越偏远的弧角,则越少。
“故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湿热,南北极点,终年极寒。
“按檀缨的推测,我等应处于北回归线与北极点之间。
“故而越向北越冷,越向南越热。”
听闻此言,便是檀缨也不禁顿悟击掌。
“司业大才!学生五体投地!”
众人随之相敬。
范伢的说法虽不一定完全严谨。
但将光化为粒的思维,已远远超乎于时代了。
直面周敬之的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无愧“子”之大名。
面对这全场的敬意,范伢却只一抬手:
“此论不过是乘人之学,第一个将光比作水滴的,应是姒学士。”
经此一提,檀缨也才反应过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