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零三章 百姓内迁(第 1/3 页)

    如何安置高句丽人的去留,是目前公孙修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

    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前往燕国,纯属痴人说梦,谁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耕耘几十年的土地呢?

    中原王朝每次降服北方的游牧民族后,都为如何安置煞费苦心,安置内地怕引起“五胡之乱”,安置边陲又怕年深月久, 养成原气后,重新对边陲构成威胁。驻军设安护府也是一个问题,难免大量的驻军压力。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原不同。高句丽人本出中原,不过因为偏处一隅,逐渐向土著化发展,但仍保持着农业民族的特色,文字仍用汉文,政治、经济制度都模仿中原王朝,立国思想也是以农为本。

    迁徙到内地后,不必改变生产方式,易于与汉人沟通和融合。高句丽人迁到内地,与汉民同化古已有之,历史上的毌丘俭便曾迁徙高句丽人到内地与汉人结合。

    公孙修视察了高句丽的百姓生活情况,与辽东基本面貌相差无几,并无生活、文化上的冲突,倒也不难将民族融合起来。

    他快速批了一封奏折,调令沓渚一带的客船,包括柳氏船坞按照他的理念建造的维京船,以及改装过后的贩奴船。若是从陆路回辽东,只怕携十万男女老幼,还搬家似的,恐怕要走上一年。

    走海运就不一样了,比用双腿走路轻松百倍, 帆船顺风顺水的话, 很快就能抵达燕国,也方便把高句丽人向燕国四郡中一一填充。

    公孙修早在进军高句丽时, 就沿途建立驿站,一条长达上千里的驿站,他的书信只需三日便可送抵襄平,消息再传回来也是三天。方便他统一的驾驭这个新统一的领土。

    邓艾道:“百姓可以内迁,但是高句丽还需留兵驻守,不可成为空地,否则容易为异族所夺。”

    公孙修点了点头:“孤准备在此设立安东都护府,留兵驻守,屯田戉边,沃沮、三韩就在附近,可不能走了高句丽人,又来了个其他异族。”

    若不是历史上的公孙氏被灭,辽东内迁人口,导致高句丽坐断东北,到得隋唐之际,“全盛之时,强兵百万, 南侵吴越,北挠幽燕、齐鲁,为中国巨蠹。”

    现在自己趁他弱小给解决了,也就除去了心头之恨。

    安东都护府的兴建,公孙修给当地驻派了五千燕军,战时戉边、闲时屯田,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维持平衡。若遇外敌进攻,可征调当地的青壮,或者致书回玄菟、乐浪二郡,随时能增派兵员。这样的做法能大大削减燕国的军费支出,毕竟燕国强敌环伺,若是处处强兵留驻,那就变成全民皆兵了。

    公孙修直接住在了丸都城中,也把东川王宫中的嫔妃都赏赐给有功的将士,奴婢则赐给未婚配的士兵,有助于促进人口跟民族的结合。这一来是人丁兴旺,其次是东川王已灭,丸都王宫作废,嫔妃、婢女又无其他的谋生之路,说白了正是这样的乱世可怜人,分配给燕军的高层将士,以及麾下的二万大军为妻,心中均觉乐意。

    这一日,公孙修也把王朱给接入丸都王宫。

    王朱瞧着金碧辉煌的丸都城,比扶余国的还要奢华三分,有些咋舌:“这个东川王当真是铺张浪费。”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小老板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红警军团在废土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三国军神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纸牌 1717新美洲帝国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重生之民国元帅 大清要完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三国之蜀汉中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在暴戾的他怀里撒个娇 北宋穿越指南 酒仙斗罗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