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中隐者(第 3/4 页)
这时既已寻到落脚之处,又打定了收徒的主意,故此才放开姜海晏。
姜海晏正要发作,忽想:“此般与他硬碰硬,必定是全无生机,不如假借他对我收徒之意,慢慢寻找脱身的时机。”
男子见他不动,心中稍宽,问道:“乖徒儿,为师还不知你姓甚名谁。”
姜海晏哼了一声,道:“谁是你徒儿?我姓姜名海晏。”
男子也不动怒,道:“迟早是要做我徒儿的,提前唤你几句,有何不可?”
姜海晏冷笑道:“姑且看看。”
男子大手一挥,颐指气使地吩咐道:“为师陪一群蝼蚁耍了小半日,已是饿了,你快去替为师整顿饭来。”
姜海晏本欲一口回绝,却觉自己也是腹内空空,当下并不回应,转身出门。
他见男子并未跟出来,便要趁机逃走,转念一想:“此时我已精疲力竭,他的本事又深不可测,逃是逃不远的。”便意图等到晚间,待男子熟睡之后,再想逃离之事。
他本事再高,也不至于不睡觉吧?
姜海晏在院子里转了一圈,见右侧有一个鸡窝,里边圈养这七八只红冠大公鸡,于是抓了一只,去厨房寻了柄菜刀,一刀将鸡首宰下来,飙得鸡血满地都是。
随后又烧了一锅热水,端到门口,欲将鸡毛拔掉,忽听远处传来一阵沉闷的歌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这诗本是唐代诗人催涂的一首咏樵诗,姜海晏不曾听过,但觉诗句中的“避世”、“独醉”一类词句,非常人所能吟诵,便留了神。
只见那歌咏者,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一眼看去,约摸有七八十岁了,却又挑着两捆干柴,摇摇晃晃,似以摆动借力一般,渐渐走近茅屋。
姜海晏放眼周边,并无其他房舍,情知这老者便是茅屋的主人了。
果见老者走到柴扉前,搁下两捆干柴,将柴门打开后,又挑着担子走了进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