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屠寨隐情(第 1/3 页)
姜海晏一听此言,便知道胡远之是个知情人,心中大喜。
他连忙说道:“当时我委实只有八岁。但来兴国横征暴敛,贪得无厌,致使寨子里大半人家,都熬不过那个冬天,走投无路,所以他们才冒死去劫粮的。”
胡远之却摇头说道:“你所了解的,或与事实大有区别。你怎知他们劫的,便是粮食?”
姜海晏一怔,茫然道:“不是劫粮,那他们劫的是什么?”
胡远之神色一正,说道:“是一批金银珠宝!”
姜海晏大吃一惊:“这……这不可能!”
胡远之反问道:“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你既说劫的是粮,那你可曾见亲眼过那些粮食?”
姜海晏竭力回想当年偷看偷听时的情景,说道:“我只记得我爹说过一句,‘那些东西是来兴国从咱们身上抢走的,咱们抢回来,没什么不对’。我想,来兴国从我们寨里拿走的,便只有靠征税为名目收走的粮食啦。”
胡远之沉思片刻,道:“可能你爹说的那些‘从你们身上抢走的东西’,只是泛指民脂民膏呢。”
此话不无道理,姜海晏一时只觉心中骇然无比。
既然劫走的是金银珠宝,就无怪官兵们盛怒之下,做出屠寨的勾当来……
胡远之见姜海晏已是接受了这个答案,又继续讲道:“那批金银珠宝的数目究竟有多少,除了来兴国,怕是只有押送的官兵略有了解啦。据我所知,那批金银,原本就是来兴国用于联络……大元的!”
姜海晏头脑灵活,已反应过来,道:“来兴国用压榨而来的民脂民膏,去收买蒙古人?”
即便当着贯只哥的面,他亦直言不讳,毫不隐晦。
胡远之自然没他那般胆大,目光随即看向端坐的贯只哥。
贯只哥一面喝酒,一面朝他点了点头。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