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白衣公子(第 1/4 页)
姜海晏急忙退回,顺手将门板门关上,但仍有羽箭穿过草墙,射入屋内。
眼看正面不能走,姜海晏灵机一动,举起一旁的桌案,撞向左侧的草墙,将草墙撞出一个大窟窿。
不料他刚从窟窿口奔出,羽箭又蜂拥而至。
姜海晏只得退入房中。
左侧如此,想必右侧一样必有伏兵。而前方隔着一条水沟,水沟前又有一片空地,姜海晏并不擅长轻功,若是无头乱闯,根本不可能避过羽箭。
茅屋后方,则是足有三丈有余的城墙。即便跃上柳树,却还与城墙隔了两丈远,绝不可能藉此攀上城墙。
眼见遭此绝境,姜海晏正不知所措,忽听屋外有人喊道:“小兄弟,出来一叙!”
姜海晏听出来是胡远之的声音,冷笑道:“原来是想先给我来个下马威!”
当下打开木门,姜海晏拔剑站到门口,只见水沟对岸,早已围了两圈蒙古兵。
第一圈蒙古兵尽数蹲地,手握长弓,弓上搭有羽箭,弓弦拉满,只待一声令下,即可乱箭如雨。
第二圈蒙古兵,则手持长枪或刀刃,预备近身搏斗。
原来姜海晏昨日强闯北门,已被那执事记住了面貌,回府衙后立即画像通缉。胡远之日日在城内四处游荡,昨日便偶然见到了那封通缉令,又恰巧在折贫民窟时见到姜海晏,回家后暗中对比画像,觉有七八分相似,因此断定姜海晏就是那闹事之人。
只是那时已经没了姜海晏的踪迹,胡远之一番计较,便去府衙告之姜海晏曾在贫民窟出没一事。
但姜海晏当时已无踪迹,府衙之人原想置之不理。恰逢府衙来了一名白衣公子,听了胡远之的讲述后,问及姜海晏离开时的情景。
胡远之说:“似是怏怏不快。”
那白衣公子听后,满面笑容地说道:“此人既去城西,必定是有要事;既然怏怏不快,必是要事犹未成。我们或可提前设下埋伏,倘若他再去,则可引他入埋伏,必可擒之。”
虽说是在赌,府衙上下却十分恭敬,竟听了那白衣公子的话,果然将姜海晏引入了包围。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