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南屏晚钟》的下午茶(第 2/4 页)
关键是自己属于五音不全的母鸭嗓,完全没音乐细胞的那种,此点邵若彤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可是金伟就这德行,总会有尴尬。
譬如他英语相对学生虽然讲的很好,但偶尔会有些尬,大抵就是当年邵若彤勤工俭学期间,在酒吧里听有老外给自己取中文名“张番茄王香蕉”似的尬。
要说可以当然也可以,王香蕉它能有什么问题?
嗯,但是金伟讲英语有时真的存在“张番茄”的异曲同尬。还不好提醒。
“没有,我只是喜欢这首歌,因为唱的难听,才会在没人时自己哼两句。”
邵若彤道:“其实是校长强压的任务要搞英文歌曲合唱团。背景是现在的政策,实在是需要很多的英语人才,重视英语的环境和教育甚至已经提至战略的级别。”
金伟笑道:“的确是。讲个笑话,我们过度到市场经济后,好多所需要的规章条文,自己都没有,都是找西方或者霓虹抄作业。”
“当年我考师大,而我一个同学很诡异的考了我们省城最好学府的‘计划经济专业’。你说尴尬不尴尬,市场经济时期居然没有市场经济的专业。”
“最搞笑的是,我们都想着这个就读计划经济专业的家伙要扑,这属于49年入国君啊,结果呢,他都还没毕业,就被政策研究室的人决定招收了,提前就把档案提到了省管的那边。哎,真的是命啊。唯一就一个:稀缺。”
“又譬如当前被人津津乐道的股市,当时连证券法的起草,都是仓促之下抄香江和霓虹的条文,但是人家主要是用英文和日文啊,而当时的国内更加的缺少相关人才,翻译时走了太多弯路,闹了太多笑话。”
听到这里。
邵若彤道:“对。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中高层领导、以及中高层的知识分子们,因历史原因,他们当年的知识结构有点不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譬如说他们学的主要外语是俄语,于是观念的转变,知识结构的调整中,就会于当前环境下有太多问题,调整以及追赶的速度也会很慢。”
“于是现在为了改开事业,政策除了把英文提至和语文数学同级别的主课外,还特别强调‘文艺环境’渲染,于是这次市里搞《中学英语歌唱集体表演赛》,细分到我们35中,就由我代表学校组织参赛。老校长让我务必拿个奖回来,我现在都还没选择好参赛歌曲。有点倾向于《heal the world》。”
金伟赶紧点头:“这歌曲肯定没问题,假设你不怕难度略高的话。”
邵若彤道:“所以还在权衡。”
作为数次代表学校“领队出征”的大将,金伟虽然领的是篮球队,不过也算有领队经验的前辈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