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育种基地(第 3/4 页)
熊老五十年代就读于华中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他的努力下,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
1986年,熊远著与他的研究集体培育出中国第一个高瘦肉率的猪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获得hub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8年,熊远著与同事利用“湖北白猪“为母本,杂交出瘦肉型商品猪“杜湖猪“,并获得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能给我补发个荣誉学位就够了,教授不敢想!”何占海忍不住脑补了一番李耒描述的场景,又嘿嘿地笑了起来。
卡车到了二道湾村,一拐弯进了山里,育种基地在防疫、保密等方面比养殖场更加严格,所以选在了深山中;日后圣农集团在秘密培育白羽鸡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
育种基地目前分了两块地方,一个地方是做种鸡育种的,另一个则是种猪育种,不同的物种育种不能放在一个地方,要不然会发生交叉感染。
先把梁平红羽公鸡、峨眉黑鸡、南川黑鸡等种鸡放到靠外一点儿的种鸡育种基地,然后继续前行,绕过一座山,到了种猪育种基地。
这里目前已经建好了配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性能测定舍等基础设施,还从国外引进了多台先进仪器,要说硬件设置,绝对比中原农学院的更好,就是人才方面依旧存在短板。
把猪卸下来,先消毒再运到里面单独喂养,等确定没问题后才能进行育种实验。
李耒先检查了一番育种基地的情况,纠正了几个小错误,然后和何占海说起了正事——育种技术的选择。
在国际养猪领域猪的育种体系主要有三类:一是以美国的国家种猪登记中心(nsr)、加拿大的遗传改良中心
&si)为代表的小公司联合育种体系。
二是以德国的bundeshybrid
zuchtprogramm(bhzp)、荷兰和挪威的topigs-norsvin、法国的nucleus、丹麦的丹育(danbred)等为代表的由政府育种项目介入的国家育种体系。
三是以加拿大的海波尔(hypor)和genetiporc、美国的newsham
choice
genetics(ncg)、英国的皮埃西(pic)为代表的专业育种公司。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