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与人相交(第 3/4 页)
虽然肖华飞可以多开几次诗会,顺带着捆绑浮生醉一起扬名,但肖守业经过分析,这不是最好的途径,因为浮生醉再好,最后还是要有人喝过并买走,带到大晋各地去,世人才能渐渐对浮生醉产生直观认知。
肖家商队未来也会大力推广浮生醉,每次商队往来,必须带上一定数量的浮生醉带到各地去贩卖。
肖华飞还建议肖守业,要让商队每到一处,便要进行展销赠饮活动,尽快地把打造品牌与口碑的时间成本降低。
赵先生粗粗地看了下名册,便放到了一边的桌上。给他们上户籍这件事,这对他来说不过是小事,到时只要看着小吏们做事便好。
他心中还有个想法,这件事是张景清主抓的政绩,最好中间有人借着阳奉阴违,阻挠不办。
最近郑捕头和县尉走得比较近,私下里背着张景清办过一些事。这让张大人心中有些不快,权力如毒药,不管大小没有人愿意与别人分享。
那正好借着外察的东风,让张景清再次好好整治一下这些奸滑小人,否则还真以为县衙是他们当家不成。
他和张景清刚到姚安时,面临的情况与大晋其他县衙没有什么不同。
县衙中在吏员这一层面,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所有办事的职位基本都成为本地大族家传生意,老子是捕头,儿子便是捕快,将来老子年纪大了,儿子就将变成新的捕头。
若不是有赵先生跟着张景清一同赴任,有他爷爷所传授管理地方衙门的手段,张景清只要到任就会被小吏们架空,命令可能都出不了二堂。
赵先生曾在背后指点张景清抓住几个小吏的错处,狠狠整治过一番,才让下面的人都俯首帖耳。
近来这种苗头又有所萌芽,看来县衙里有些人得到外察的消息,又开始不安份起来。
赵先生并不像张景清那样担忧,因为正印官哪怕是县一级,也不可能给举人做,那样吏部会被在京的官员们骂死。
大晋朝中的实权官位早就成为,进士出身读书人的专属后花园,任何人想改变这个规矩,这些进士老爷们就会死给人看,连皇帝都不会去碰这条红线。
不过防危杜渐很有必要,赵先生身为张景清的幕僚,有责任为自家大人分忧。
当然这些内里的情形,赵先生不会对肖华飞讲,他转而关心起肖华飞平时都看些什么书,或者进学过哪些关于科举的学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