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皇嫡长孙千岁!(第 3/4 页)
这几日,朱辰把院门打开了,读书的时候,时不时会抬头往外面看一眼,至于自己在期盼什么,朱辰也说不清楚。
或许,老爷子也只是自己生命中的过客吧?
“相识之后,终究还是要回到各自的生活,哎,是我奢望多了。”朱辰苦笑一声,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十一年孤独都过来了,现在怎么反倒撑不住了呢?
于是,朱辰摒弃那些想法,打算强迫自己继续读书。
可就在此时,一道浑厚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你这臭小子,说什么呢,回归各自的生活,老头子我倒是成负心人了?”
是老爷子的声音。
朱辰心中微微一喜,连忙转身看去。
果不其然,老爷子就站在他的身后,笑吟吟的望着他。
“你这臭小子,我这段时间忙了些,有很多头疼的事情要处理。”朱棣笑着坐下,眉头紧皱在了一起,叹息一声。
朱辰见他愁容满面,不由疑惑:“老爷子,你头疼什么呢?”
朱棣摆了摆手,气愤道:“可别提了,说起这个来我就来气,今日朝会时,我与满朝文官大吵了一架。”
说到这,朱棣气恼道:“这群文官,杀也杀不得,打也打不得,又臭又硬,像是那茅坑的臭石头,腐朽至极。”
谈起文官,朱棣恨不得一副生吃了他们的样子。
朱辰不由笑了。
自古以来,武将和文官意见不合,有矛盾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老爷子,到底什么事啊,文官把你气成这样?”朱辰询问道。
朱棣叹息:“还不是最近杭州大风潮的事情给搞得,百姓们的田不仅没了,还淹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正史记载:永乐十一年,时天淫雨、烈风,江潮滔天,天地水高数丈,南北约十余里,东西五十余里,仁和十九、二十居民陷溺死者不计其数,存者流移,田庐漂没殆尽。
朱辰因为有大明通史的奖励,所以依稀记得这么一段历史。
正史上记载得这么严重,现实只会比正史更加严重,也难怪老爷子会这般抓耳挠腮。
“你一个武将,跟着那些文官掺和什么啊,打仗需要您,可这种事不需要您啊。”朱辰笑着道。
朱棣摆了摆手,啐了一声:“小孩子瞎说,那可是死伤不计,成千上万条性命啊,百姓们现在被大水淹,每天都不知死多少人,你说我这心里,怎么能不焦?”
就在两天前,杭州八百里加急,递上来一道折子,说明了大潮的严重情况,把朱棣震得都赶紧从鸡鸣寺回去,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量。
甚至,太子都被赶紧催回宫处理这事儿。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