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开学(第 1/3 页)
今天是开学报道的日子,漫长的暑假结束了,从今天开始,王候便要正式开启他的高三生活了。
夏禹中学是渝州名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有着十分完善的教学体系。
从初中阶段开始,夏禹便在渝州市的每个县都办有分校。
每个分校在当地县城都是数一数二的名校,分校每年向本部输送优质初二生源,这批学生在本部进行初三学期的学习,然后通过每年的中考,成绩优秀的直接进入本部高中学习。
就是这种优中选优的制度,使得夏禹中学的升学率十分恐怖,带来的效益就是很多家里不缺钱但孩子成绩一般的家长,都很愿意花大价钱把自家孩子送进来学习。
夏禹中学通过优质生源来保证自己恐怖的升学率,再用这种升学率说服有钱的家长将孩子送来上学,只需要交一笔对他们来讲不算高昂的建校费,然后再用这笔建校费去补贴下面县城的分校,以达到一种良性循环,
这样学校高兴了,县城里优秀的贫困学生高兴了,成绩差的富裕学生也高兴了,只有夏禹中学的竞争对手不高兴了。
不过那就不关王候的事了,他和陆寻都属于那种通过这种制度,从下面县城优上来的优质生源。
每年,夏禹中学白帝城分部就去下面乡镇进行自主招生,王候和陆寻在六年级的时候,通过考试进入夏禹的白帝城分校。
在进入初中之后,又通过分部中学初二年级的期末考试,王候和陆寻作为年级的前60名被选入夏禹初中总部初三进行学习。
最后更是通过中考,达到夏禹中学的录取线之后,自动进入本部高中学习。
虽然对于本地教育界来讲,夏禹中学这种行为有恶意竞争的嫌疑,但对于王候这种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讲,这无疑让他有了更好更快向上爬的阶梯。
所以多年来,王候对于夏禹中学就有种很特殊的感情,只是可惜夏禹并没能力成立自己的大学,不然他连高考后的选学校都不用纠结了。
王候虽然对夏禹这种制度表示感激,但还是有些地方让他无力吐槽,那就是不停地更换学校,导致他小学毕业开始,就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常住超过两年。
身边的朋友除了陆寻,也是换了一波又一波,因为当年手机还没那么普遍,其中很多都已经联系不上了,有些甚至连名字都快记不清了。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