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三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第 3/3 页)
“造成这样的误区,原因在于这些桌椅太小,与我们的视平线几乎平行。”叶天一指着远处的西华门城墙说道,“当物体的轮廓不再与我们视平线平行的时候,原本平行的线条便会在我们视平线相交,越是高大的建筑,这种视觉的变化就越是明显,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透视。”
“透视?一郎,这样的理论我为何从没听说过?”张择端有点抓狂,画了几十年的画,竟然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因为我这是第一次提出,还没有人认可。”叶天一笑道。
“原来如此,快快细细说来听听。”张择端求知欲很强。
叶天一拿过毛笔,在一张空白宣纸上画了一个大正方形,里面套了个小正方形,然后将四角连接起来,说道,“这种正对着我们的物体,只有侧棱会与我们的视平线相交于一个点,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点透视,例如你这画上的酒肆便是。”
“嗯,是这道理。”张择端点点头,又问,“既然有一点透视,那么定有两点透视了?”
“正道兄果然一点便透,”叶天一那笔将那长方形侧着画了出来,除了铅垂轮廓线与视平线相垂直之外,另外两组水平的轮廓线,均与视平线斜交于两点,笑道,“这便是两点透视,譬如刚才说的西华门城楼。”
两点透视的不规范,在中国古画中是经常出现的硬伤,张择端听到叶天一的解释之后,恍然大悟,然而当他问到三点透视的时候,就有些接受不了了,铅垂线怎么会斜交于一点?这也难怪,从未见到摩天大厦的人类,怎么感受到从底部仰望高楼楼顶高耸入云消失为一点的渺小或是站在楼顶往下看地上车马如蝼蚁的眩晕?在这个时代,那飞入云端抑或深入地底的灭点只不过是纯粹的理论而已,他们在绘画的时候根本用不到。
当张择端提到画中建筑物有重叠的感觉时,叶天一指着画上一处比较明显的错误告诉他,“这是散点透视常犯的毛病……视平线的不统一。由于取景较多,画幅较长,正道兄很自然地运用了散点透视的画法,虽然都是俯视,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视平线,视角的多样性势必造成透视效果的混乱,让观者产生酒肆一角与城墙有重叠的感觉。”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虽然移步换景,视角却要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可否这样认为?”
“正是如此。”
“哎呀,一郎这回可帮了我大忙了。”张择端喜不自禁,忍不住拉着叶天一的手说道,“一郎大才,不入画院实在可惜。”
对于这些理论,张择端虽然没有完全接受,却很明白这些理论绝非胡言乱语,更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形成的,不禁起了惜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