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电影到底怎么玩的?(第 3/4 页)
“韩董,这次我们过来呢,主要是为了跟中影谈谈我们公司的电影项目《那些年》的合作发行的,不知中影这边一般宣发是怎么个合作法的呢?”宋鲁也不含糊了,直接说事。
“嗯,这个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的,主要是看你有多少的宣发预算,想做多大的规模,达成什么样的效果。”韩三爷还有点担心宋鲁不能理解。
但事实是宋鲁很能明白,因为这确实是没办法给他准确答案的。
正因为影视这个特性让很多的外行人很难进来,也很难用他们所谓的‘现代管理’与‘科学做法’把影视做得更好。
后世的阿里与企鹅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拍一部电影投资多少钱最合适?行业的人会给你划分一个大致的框架,比如说爱情片大概多少到多少,战争片大概多少到多少,其它类型片又是多少到多少,文艺片又是多少到多少……
都是一个大致范围,为什么是个大致范围?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市场的容量,这类片大致最高能达到多少票房。
然后用这个票房来倒推成本,这样就能告诉你一个大致的投资额度了。
行,那可能别人告诉你,爱情片投资到了三千万就是顶格,再往上投那就很难收回成本。
因为目前最好的爱情片票房也就几千万近亿,所以投资额最多三千万。
那作为投资方,你肯定要赚钱吧,那到底是投三千万呢?还是三百万?
这个就不能按照外行人的方式行事了,为什么?因为外行的行事风格是严控成本,保证质量。
这句话有没有错?没有错。做法有没有错?没有错。
但放到影视行业……不可行。
为什么?什么叫严控成本?一部片子理论上成本可以小到几千上万块钱,理论,就一个两个演员,所有活还两个人干的那种。
那如果按这个理论,把成本控制成这样行么?肯定不是行,因为这就没有更好的设备,更多的专业人员,就做不出更好质量的东西了。
那好,我们租来更好的设备,请来更好的专业人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