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条件(第 2/4 页)
唐清安带着亲卫营,没有出海,而是走的陆路。
有的地方已经有了城镇的雏形,有的地方还散成村落的形势,因为有金州供应铁器,农具,粮种。
虽然还缺少耕牛,但是金州以前不也是这么过来的。
对比两年前的金州和各海岛,起点已经好了不少了。
就是关内,也不是所有民户家里都有耕牛的,仍然很多农夫,也是把自己当耕牛使。
“你这里治理的不错。”
唐清安对长山分巡道陈恒笑道。
长山以散落成村庄的形势,并没有建大城,因为地理不同,这里山多。
“先屯田,聚人口,等食物充足了,人的需求就多了,最后在建城镇。”
陈恒被将军认可,虽然满心的高兴,却仍然平静的说道,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在选派官员的时候,顾应时曾告诉他,起点越低,出的成绩才越醒目。
因此他才会主动请缨来长山一带
“目前看来不错,能根据形势而做出安排,而不是墨守成规,我对你有信心,尽管放手去做。”
读书人就是这种德性,喜欢端着。
唐清安不以为意,指了指一处木场,里面山高的木头,堆积了好几处。
“这里堆这么多木料做什么?”
陈恒看了顾应时一眼,见他没有要出声的意思,知道对方打定主意,要把功劳全让给自己。
“这一带林子多,为了屯田砍伐了很多的树木,除了留下来当柴火,打造家居,制作房梁等,还能剩下六七成。
这些大树不知道长了多少年,极为难砍伐,浪费了倒是可惜,因此我写了公文,联系了长山岛渔场。
把砍伐下来的树木,由我们去掉枝叶保留主干,然后和他们换鱼虾贝类。”
唐清安点点头,十分的满意。
“又要经过船厂,还要渔场的配合,要花不少力气,你的确是个勇于办事的人才。”
“不过是尽职尽责罢了。”
闻言,唐清安笑了。
“尽职尽责说的简单,做起来可难了,朝廷里的官员,要都是尽职尽责,哪里还有我等在这苦寒之地过这般苦日子。”
唐清安又指了指远处劳作的百姓们。
“这些人也不会受许多的伤害,远离家乡,忍着悲痛,来这里重新安家。”
顾应时,陈恒等官员,见将军谈兴大发,都嘴角翘起,顺着将军的话附和。
“好好干,明年等着看你的结果。”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