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7、**与新闻(第 2/3 页)

    铁手只得道:“艳姑娘救人也能突出无忧洞的可怕,为何把艳姑娘隐去了,将她的功劳记在头上?”

    “百姓最怕官了,们现在是要树立衙门正面形象,这样百姓遇到危险才知道报官啊!写师姐,那百姓有麻烦还要天南地北找师姐救命吗?你看六扇门和开封府多好,风雨无阻,每天都在!”

    凡是铁手提出的异议,每条夏祈音都有十条理由反驳他,铁手不得不败退。诸葛神侯笑呵呵地帮她写了评语,题字。

    集齐了众多大佬的签名,稿子迅速过审付印。宫九名下正好就有印刷坊,话本子迅速在各大书坊铺货,同时酒楼茶楼中早就拿到稿子的说书先生也开始讲《智破无忧洞》,瓦舍亦推出了相关戏剧,并给出了首演半价优惠。

    戏园、酒楼和书坊门口分别摆上了写评语和题字大佬的人形立牌。那些立牌是夏祈音亲手画的,栩栩如生,仿若真人。人形立牌旁边还有什么王相公看了为之心惊、庞太师读了潸然泪下……各类惊悚标语,以至于被言官传到了官家口中。

    对于这种骚操作,诸位被骗题字的大人和进士们真是哭笑不得。庞籍严重怀疑王延龄早就预料到了结局,故意拖他下水。不过言官弹劾归弹劾,这点事于王相公他们无关痛痒。他们这个层次若没被弹劾过,都不算牌面上的人物,君不见官家也只是调侃了两句嘛!

    至于王状元、韩榜眼、李探花及包拯、帅风旗这几位进士能和三位大佬一同接收弹劾,也算一桩谈资。

    夏祈音对此全然不上心,还与唐十五姐妹亲自去瓦舍现身说法,让观众越发感同身受。意外的是酒楼、歌舞坊的舞姬也给予了舆论支持,不少人说出了自己的遭遇,痛斥毒瘤无忧洞。

    恰好遇到范仲淹选调回京任参知政事,上奏官家重订官员磨勘之法。素来不得圣意的泗州判官柳永得以回京改官,听得红颜知己的悲惨遭遇,一连填词数曲,交由歌姬传唱,加速了《智破无忧洞》的传播。

    于是太平王世子嗜杀的流言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太平王虎父无犬子,然后就是对六扇门和开封府等官吏的赞语。太平王府、六扇门、开封府陆续收到了锦旗、牌匾及百姓倾情赠送鸡鸭鱼肉、水果时蔬等等,以示对他们肃清东京治安的肯定。

    无忧洞一役后,京中大半地痞流氓地被宫九砍翻了,京城治安一时大好。随着故事的传播,官衙名声大好,六扇门捕快和开封府衙役出门时腰杆都挺直了几分。衙役们巡街时,常有百姓追上来问有没有参加过无忧洞一役,若答参加了,立即就能收获满怀的吃食。

    正在此时,国子监推出了由官家题写刊头的《东京日报》。日报接收朝中官员和读书人的投稿,内容分类清晰,首期报纸专门有一版刊登无忧洞相关文章。

    随着《东京日报》的出现,为《智破无忧洞》写评语的王相公等人成了潮流,若哪个官员没有被邀请发表相关评论,或主动表明立场反而成了不合群的明证。

    曾经对王相公、庞太师和诸葛神侯为话本写评语题字大加嘲讽的蔡相和傅相受到百姓质疑,被认为没有同情心,不关心百姓。

    蔡京老奸巨猾,眼见形势不对,当即上奏官家,请求对慈幼局和福田院中尚未寻到家人的受害者给予慰问,并提出了改进慈幼局的若干建设性意见。考察过慈幼局和福田院后,蔡相的心腹当即写了一篇蔡相的视察报告送去《东京日报》投稿。

    傅宗书先前因为一大笔赃物失窃,无法及时向蔡京交“保护费”,两人生了嫌隙。此番蔡京有心给傅宗书一个教训,压根没有通知他自己的计划,于是傅宗书可悲的被排斥了。

    傅宗书上头压着王延龄、蔡京两座大山尚且没搬走,此番官家又精挑细选了范仲淹回京,显然就是想用来顶替他的,被首尾夹击的傅宗书可谓焦头烂额。

    《智破无忧洞》传播如此迅速一是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容易触动人心;二是话本编写的相当煽情。但最重要的是夏祈音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一个普通话本子莫说请太师、宰相、侯爷题字了,就是进士也不会自降身份给话本子题字去。

    偏偏夏祈音仗着人小脸皮厚,谁都敢去磨,她一个小朋友,又将立意拔得如此高,谁好意思拒绝?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女配没有求生欲 剑名不奈何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着迷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是心跳说谎 入戏(娱乐圈) 顶级猎食者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疾风吻玫瑰 安徒生童话 看鸟吗哥 良辰美景好时光 嘘,国王在冬眠 韩立我是你家老祖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我的美女老板娘 海棠花下 元始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