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临危不惧,大庆殿怒斥群臣(一)(第 2/3 页)
范仲淹仍然摇头说道:“曹指挥使能力出众,可惜身系皇家护卫重责,怎可轻易出动?”
曹琮皱眉道:“这……”
吏部侍郎杨文鹏说道:“范相公所虑极是,辽国准备充足,兵强马壮,粮草丰沛,而我国朝准备不足,兵丁将领调配都需要时间,此时确实不是正面应敌的好时机。
不若先派臣子前去议和,拖延时机,再图谋北上。依臣计策,辽国南下不过是为了图谋钱财,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可以对‘澶渊之盟’追加岁币,以求和平。”
永兴军节度使唐庆懋说道:“《孙子兵法》有云,‘凡善战者,未谋胜,先谋败’。如此大兵压境,不得不首先考虑宗庙安危。不若退守江南,暂避锋芒,辽国骑兵铁骑雄风,却不善水战,咱们依长江天险架起攻势可以抵御强敌。
辽太宗耶律德光也曾两度攻占中原,结果都是不战自败,甚至耶律德光自己也死在撤兵途中。所以说,游牧民族本不善于守土,不能管理大片土地。等辽国势力疲软,我们再渡过长江,收复失地。”
太常令郝江越说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川蜀天险阻隔易守难攻,退守江南不如避难入蜀,我朝可效仿唐玄宗先入蜀中,等中原之乱平定再行复出。”
杨文鹏、唐庆懋与郝江越的话一出,群臣开始“窃窃”议论,这几日积攒下来的恐惧如同洪水般爆发出来。
国朝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来,武将的地位本就越来越低,朝中都是懦弱文人,甚至很多武职都是文臣代领,谁能真的前线领兵打仗?
加之“澶渊之盟”以来,几十年不识干戈,朝臣安逸惯了,谁愿意干戈再起,兵荒马乱?若是能够以“追加岁币”或者“退守乐土”来保住自己现有的官职和俸禄,岂不是再好不过?
朝臣不过是害怕官家主张抗辽,不敢出头先奏,见吏部侍郎和永兴军节度使说得头头是道,官家也未出言驳斥,便私下猜测,官家赵祯不过年芳弱冠的孩子,见了如此凶险的阵势一定吓破了胆子,多半已经偏向刚才几位臣公的主张了。因此愈发有人大了胆子附议和追议。
高坐龙椅之上的官家赵祯此时脸色煞白,一言不发。
参知政事方泳口若悬河,“宗庙社稷重于一切,先帝传位陛下,是要陛下将皇位传于万世,若宗庙有失则陛下为大宋罪人。无论退守江南还是避入蜀中,都是为了宗庙社稷着想,臣建议官家立刻迁都,避祸求全。”
正在方泳滔滔不绝之时,大庆殿内大踏步走进一人。此人金盔金甲,虎型的护心镜闪着寒光,再看此人面色,两道剑眉倒竖,一双凤眼圆睁,威风凛凛,英气逼人。来人是谁?这人正是乐安郡主叶沛!
“好大胆的方泳,你敢在陛下面前说这样懦弱无能、丧权辱国的话?!你忘了你父方世成死于辽人之手的杀父之仇了吗?”
叶沛上殿来不拜官家,却先大骂方泳无能懦弱,吓得群臣瞠目结舌,无人再敢说话。而提及方泳父仇,他也呆立在原地无言以对。
叶沛这才单膝跪地对官家赵祯施礼:“乐安参见官家!”
赵祯点点头,“乐安郡主平身!郡主一身戎装所谓何故?”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