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洪水(第 3/4 页)
只是贾诩、李儒很是功利且心狠手辣。
随即,整个尚书台全力的运转了起来。既是救治灾民,又是治理洪水,还有惩罚、奖赏那些在这场水灾之中,有功过的官员。
在平常的时候,大家仿佛长的一个样,难以辨别雌雄。但是在大事面前,官员没有没有能力,便是一目了然了。
这对于张绣整顿吏治,还有额外的好处。
而在尚书台的全力运转之下,整个河内郡、河南郡、河东郡的灾情,迅速的平定了下来,灾民没过上好日子,但至少有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一口米粥喝。
他们没有因为流离失所饿死、易子而食,或成为流民。
这让张绣的这个朝廷,获得了巨大的威望。
尚书台的制度,其所散发出来的威力,让朝野上下,都为之侧目。
整个十郡之地的民心,对于张绣这个朝廷进一步的肯定。
而朝中的优秀官员,当然也是更加的坚定了支持张绣的心思。
虽说灾情造成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另一边,张绣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
现在就看今年秋天,能收上来多少粮食。其中又有多少,能够作为军需物资了。
这决定了,张绣能否在秋收之后,西镇长安,准备征讨马腾、韩遂、刘焉等人。
不过在此之前,张绣也全然不是没有收获。
这一日上午。张绣让典韦引亲兵千余人,凑成了“铁骑千群”,亲自策马出了洛阳城东,来到了铜雀台外。
巍然而立的铜雀台,高大雄伟,大气磅礴。
“好啊,真是好啊。”张绣忍不住哈哈大笑了一声,翻身下马。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是他还是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
他将在铜雀台内举办婚礼,迎娶蔡琰,蔡昭姬。
随即,张绣进入了铜雀台内,进行了参观。这座铜雀台,已经完全建造完毕了,只是油漆味还很浓。
目前朝廷专门有一支一千人的军队,镇守铜雀台,还有数百人的侍女,生活在其中。
当日张绣在铜雀台内过夜,次日一早。则率领典韦等人,回到了大司马府内。
如今已经是秋天了。又过了十天之后,尚书台便接到了各地秋收粮食的情况。不由召集了戏志才、陈宫、贾诩、李儒还有军师祭酒荀攸、沮授,以及参军法正。
没有其余文官,更没有一个武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