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面楚歌(第 2/4 页)
“诺。”
众文武齐齐应诺,反正不管张绣怎么做,他们都会赞同的。武将是听命行事就行了。
谋臣们出主意,而拿主意的是张绣。
“现在阆中、瓦口关的兵力是如何布置的?严颜在什么地方?”张绣觉得有些口渴,先让亲兵弄了一碗水进来咕噜咕噜的喝了之后,才抬起头来问徐庶道。
徐庶先到,对于局势比他清楚。
“回禀明公。瓦口关有五千精兵据守,大将是杨怀。严颜在阆中,麾下兵力有四万左右。”
说到这里,徐庶英俊的脸上露出了凝重之色,叹息道:“将士们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但是我们【搬山】实在太久了。让严颜做了充足准备,不仅征召恢复了部分人马,而且还在阆中城中屯粮、各种军需物资。听说粮食可以吃两年多。”
在古代粮食储藏,最多三年。
最新的粮食,也是去年的粮食了。不管严颜的粮食有多少,最多也就能吃两年多了。
三年内能攻下巴蜀,其实已经算快的了。用一年的时间吃下严颜,也不算慢了。
刘备攻入益州,对付的是刘璋,还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呢。但是张绣却嫌弃太慢了。
在巴蜀多耽搁一年,就让曹操、孙坚、袁绍等人壮大一寸。
“我欲速平巴蜀,诸位可有良策?”张绣再一次抬起头来,向谋臣们问计道。
虽然他也是摸滚打爬多年,很擅长打仗,但毕竟不是专业的谋臣,想办法不是他擅长的事情。
早有准备的法正,这一次学会了抢答。他也学着司马懿先开口,再躬身行礼,快速说道:“可用四面楚歌之计。”
四面楚歌,大家都知道。但是怎么用,才是关键。
“如何四面楚歌?”张绣眼睛一亮,还是我的宠臣法正得力啊。法正闻言顿时也是昂首挺胸,先环顾了一下众人,这才笑着说道:“刘焉在巴蜀的地位,其实并不稳固。士人多数都是……”说到这里,法正看了一眼庞羲,庞羲稍稍低下头。
“士人都是心向朝廷。”法正没有说出难听的话,而是中规中矩的说了一句,然后才说道:“至于百姓、父老,刘焉还给他们带来了战乱。只有张任、严颜这些武将支持刘焉。巴蜀之民,并非是凉州人。他们并不好战。既然如此,明公不妨从巴中召集一些父老乡亲。命一大将率领五千人马在瓦口关外监视城中杨怀。自领大军往阆中,将阆中围困。请父老乡亲白日里,在城外用巴【音】朝城中喊话。让城中将士,没了抵抗之心。严颜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没有士卒支持,却是一个【赵括】而已。”
包括张绣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是一亮。都在心中感慨,法正真是军师也。这什么地方,用什么谋略是不一样的。
在凉州是不能用这个谋略的,但是在巴蜀就可以了。民风不同嘛。而且凉州与汉朝分开已经数十年,对朝廷没什么好感。
巴蜀就不一样了,刘焉割据也没有几年。好端端的,谁喜欢战乱?而张绣名声向来不错,朝廷清明嘛。
张绣深知法正性格,连忙夸奖了一句,说道:“孝直果然高见。”
法正闻言顿时更昂首挺胸,觉得很有面子。他真是年纪越大,越爱面子了。
张绣在给了法正一颗甜枣之后,严肃对主簿蔡瑁道:“德珪。马上派人去江州城。命益州刺史阎圃,做这件事情。”
“诺。”蔡瑁严肃拱手应诺。
帐内会议,也就到此为止了。张绣先调兵遣将,命将军徐庶领本部五千人马在瓦口关外屯扎,监视关内的杨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