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大圣人(第 2/4 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清说的一点也没错。张绣就是大圣人。
那些个寒门士人,获取知识如何困难呢?
有些寒门士人,愿意免费帮助那些高门大族刻录竹简,然后借这个机会,将内容记下。可能其中会有错漏,但他们也是开心的睡不着觉。
人们求取知识,不管是什么时代都是一样的。废寝忘食。
张绣抛出【书册】这个大杀器,声望一下子又蹭蹭蹭的往上涨了不少。不久之后,张绣更是趁机对外宣布。
要印刷蔡邕府上的四千卷藏书,且传令天下。让那些世家大族,把家中收藏的珍贵典籍都拿出来。
献上书卷的人,有功。
有人对知识的散布很有兴趣,比如蔡邕。有人则喜欢自珍。
有人献出自己的藏书,有人没有献出。但总归是献出来的人多。
一时间,不断有人拉着一辆辆的竹简来到洛阳。这些人以乡党为单位,在洛阳城中活动,一边宣扬张绣的美德。
一时间张绣【大圣人】的名声,流传了出来。
而朝廷在不久之后,将印刷成册的书,以平价贩卖。虽然有钱赚,但是每本书赚的不多。
【书册】立刻取代了竹简,成为知识的重要载体。
天下读书人的生活、学习,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而在招贤馆祭酒法清的运作下,十郡之地内,竖立起了许多学校。
而民间的私塾、学社更是如同春后竹笋一般,不断的冒出来。
一时间,整个十郡之地,“文风鼎盛”,仿佛回到了那东汉初年【光武皇帝】统治时期的盛况。
自黄巾之乱后,天下渐渐糜烂。大小战乱不断,后来诸侯混战。将战争的规模,更往上提升了一大截。
人们厌恶战乱,而享受和平。如今大司马、大将军坐镇十郡之地,天下正中,虎视天下。
精兵强将,关隘坚城,强横无匹。
武功已经极高。
如今【书册】一处,文治便也是上了一个台阶。文治武功,我大司马也。
这样的声势之下,张绣的威望,如何才能不升呢?真是捂都捂不住了。
便是连张绣家眷也得了好处。
这日上午,阳光灿烂。但是初春乍暖还寒,人们身上多着双层衣服。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