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六部尚书(第 2/4 页)
但是谁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汉室忠臣。而旧有的渠道内,挑选出来的臣子,也极有可能对汉室怀有感激之情。
但是从招贤馆内选拔士人进入尚书台工作,扩大尚书台的职权。这些寒门士人只会感激一个人。
张绣。
是张绣开创了招贤馆模式,从他们之中选拔出了官吏。而按照原本的轨迹,这些寒门士人,可能一辈子都做不了官,或是只能做低级官吏。
如果未来这些寒门士人之中,走出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这些官员越位高权重,就越会感激张绣。
招贤馆是一座可以为张绣培养源源不断的党羽、心腹的这么一个机构。而这个机构与走向权利中心的尚书台重合,必将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威力。
想像一下。
如今是张绣控制着尚书台,并不停的引进、提拔心腹作为尚书台官员。而随着尚书台的权利扩大,就会凌驾于所有衙门之上。
而整个尚书台,却充斥着张绣的心腹、党羽。
未来若是张绣真的要诛灭汉室,那么这些官员一定会全力支持张绣的。
张绣不杀凉州大将武琼,收拢了凉州人之心。如今又玩起了这绝妙的一手,汉室真的是想不死也难。
在场的包括太尉蔡邕在内,都是张绣的支持者。闻言纷纷点头赞同,你一个“明公思虑周祥”,他一个“真是好策略”。
张绣对此并不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这照搬谁不会? 他一脸沉稳的与众人开始商量、讨论重新命名,并构架尚书台权利的事情。
这一商量,便到了傍晚的时候。一个改革之后,有别于旧有的尚书台,新鲜出炉了。
书房内,有亲兵小心翼翼的进来点灯,生怕打扰了在场的诸位贵人。张绣看了一眼略显浑浊的烛火,拿起了案几上的白布观看了起来。
上边写着尚书台六部尚书的名字,以及其下的组织构架。已经是似模似样。
“明天早朝,就将这件事给抛出去。象征性的商量一下,便开始按照这个模板,改革尚书台。如果改革成了,朝廷处理政务的效率提高了,那就继续下去。如果反而对朝廷造成困扰,便算了。”
张绣放下了这张白布,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众人,却做了两手准备。
这看似后来隋唐的制度,一定会比汉代的先进。但其实不然。这是骡子是马还是要上马试试才知道。
有可能隋唐的制度,不适应汉朝的风俗,而感冒搁浅了也说不定。
“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