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成为李月圆后,我和李白双双顶流了(四十五)(第 3/4 页)
上阳台贴,就此问世。
杜甫亦难掩惊艳,李太白不愧是大唐的谪仙人。
盛唐的气象万千,皆出于李太白笔下。
不仅仅是神来之笔的诗词,也有这一气呵成的草书。
直抒胸臆,心绪来潮的李太白并不知这短短二十余字的上阳台贴将会在书法史上留下怎样的地位。
李白的亲笔,连城之价。
李太白漫步于王屋山,坐在当日解惑的石凳上,目露追忆,眼神柔和细腻,就好似对面的老者依旧平和智慧的在为他指点迷津。
“阿月,我突然觉得,这世上应该是有仙人的。”
荪歌安静的听着,并没有作答。
她知晓,在李太白心中,司马承祯值得有一个仙人归宿。
她也知晓,李太白无需安慰。
低落情绪过去,李太白又是那个潇洒如风的谪仙人。
晚秋时节,落叶枯黄,荪歌三人依旧漫游于梁宋之地,并没有长途跋涉,奔赴远方。
只是,陈留镇的一次偶遇,三人行变成了四人行。
高适!
就是那个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
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旋来。
荪歌冷眼旁观着这一段锦衣游猎,饮酒赋诗,纵情游乐的时光。
她这人,向来都护短。
因为李白的际遇,她很难对高适表达善意。
名扬天下的李太游历梁宋,不曾对还是籍籍无名的高适有任何轻视,反而倾心相对,示意真诚。
可高适呢?
高适是如何回应这份赤诚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