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滑膛燧发枪(第 2/4 页)
基础版的记载了像火绳枪和燧发枪的发明及其结构原理,也是现有的技术手段能够做到的极限。
进阶版的记载了火帽、膛线、米尼弹和后膛枪的发明以及制造原理,还有对各种弹药的详细解释。他准备把进阶版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毕懋康完全沉迷在了燧发枪的研究中,当他发现原本心中的设想能够实现,并且有了更高的目标后,便陷进去再也出不来了。非造出一把理想中的生火铳不可。朱由检也非常好奇大明的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燧发枪是怎么造出来的,于是就经常往兵仗局跑,偶尔也帮毕懋康指点一些思维上的误区,让他大有所获。
毕懋康有时会偷偷的想,咱大明的这两任皇帝莫不都是匠人转世?怎么都对这些制造技术如此痴迷?
毕懋康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做事依然专注且认真,大到枪管的锻造,小到扳机的打磨,每一步他都要求精益求精,绝不敷衍了事。从他身上,朱由检看到了后世人们常说的‘工匠精神’。终于,在十多天后,大明第一支结合了当代和后世思想的燧发枪诞生了,确切的说应该是滑膛燧发枪。
靶场上,毕懋康充满自信的拿着自己研发的燧发枪。
“老毕?朕觉得还是找人来试枪吧?别不小心伤到了你。”朱由检站的远远的,朝毕懋康喊道。这段时间朝夕相处,两人变得熟络了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朱由检开始叫他老毕,或许是想在这个时代找到一丝代入感。
“万岁不用担心,臣自有分寸。”说完开始填装火药火药、垫片,再拿起木榔头把枪弹敲进了枪膛。完成复杂的填装工作后,端起了枪身,对准了百步外的木靶。
一、二、三。
怎么还不发射?朱由检有些疑惑。
毕懋康为什么不发射呢?
因为他有些害怕,这要是炸了膛,脸就别打算要了,是脸!不是面子。可已经夸下了的海口怎能收回呢?最后心一狠,牙一咬,闭着眼扣动了扳机。
“砰!”
伴随着枪身冒出一团烟雾,铅弹射了出去,枪身安然无恙。毕懋康听到响声,闻到火药味,脸上也没感觉到疼痛,骄傲的睁开了眼。
一旁的内侍赶紧跑到木耙旁,左看右看看了半天,又跑了回来。
“禀万岁,好像、好像脱靶了。”
毕懋康一听,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
“这个,新枪,还需磨合。我再来一发。”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