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九章 多元发展的华夏灿烂文化(第 3/4 页)
实际上,对于神秘的古蜀人,历史上有不少人都曾经谈论过。
他们在中原地区也有家喻户晓的故事。
第四代蜀王望帝托杜娟的典故,被李商隐用来悼念亡妻。
而三星堆文明的出土,则再次证明了,同时期长江流域也有不亚于黄河流域的璀璨文明。
换句话说,三星堆的出土,极其有力地驳斥了华夏文明的“中原起源论”,支撑起了新的“满天星斗论”。即中华文明的源头不止中原(河南)一处,而是遍历全国各地。
实际上,在学术界关于“中原起源论”和“满天星斗论”,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的。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华夏文明出于一元,而支持他们的论点在于,史书中记载的夏商周是一脉相承的,甚至追朔到三皇五帝时期,也是部落联盟制,是一个统一的文化圈。
而有另一部分学者,则支持“满天星斗论”,他们的论点,则是基于现今的考古发现。
中国第一次科学意义的考古学发掘为之始,是1921年安特生主持的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
当时,因为华夏新石器晚期的考古遗址还很少,所以仰韶遗址的发现,为华夏文明找到了唯一一个源头。
但是随着现代华夏考古的深入,北边的龙山文化,东边的大汶口文化的相继发现,为华夏文明多元起源论给出了更多的考古证据。
这几个文化的起源时期都在六千年前左右,几乎是同步发展起来的。
这无疑很大程度的证明了,华夏最早的文明源头,并不是出于一脉,而是多元发展,互相交融,最后才诞生了夏商周。
而在之前,学术界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大多都是只局限于先秦时期我国最重要的三大集团(炎黄,东夷,三苗)。
他们也是公认的,华夏族的族源之一。
而三星堆文明的出现,无疑是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虽然,目前发掘出来的祭祀坑,都是晚商时期的,但是三星堆的文化层最早是可以追朔到新石器晚期的。
三星堆文明在广汉这个地方,也是从大约五千年前,一直发展到三千多年前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