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壁炉?(求收藏!求追读!)(第 3/4 页)
工作人员的语气稍显遗憾。
青海考古所的考古人员废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清理出来的探方,结果没有获得什么特别有价值的文物,自然是让人挺可惜的。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情况了。
许多时候,考古人员耗费数月时间,细心发掘的探方,有可能到头来是个空室。
白忙活一场都是常有的事情。
考古嘛,每一铲子都是在赌运气。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收获的。
大家稍微惋惜了一下后,就继续观察起了1号室,为接下来清理后续几个房址提前做点准备。
同个大型遗址下的不同居室,布局和结构肯定都是大差不差的。
看着看着,1号室里一个很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快就吸引了陈翰的注意。
在一号室的东北角边缘,有两块石板的形状很突兀。
看起来就好像四四方方的盒子上,多出了一个犄角,让整个1居室看起来变成了“凸”的形状。
这让陈翰十分不解。
他指着那两块凸出的石板便问道:“这两块石板是什么情况?”
工作人员瞟了一眼后,笑着说道:“应该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灶吧。”
陈翰皱了皱眉头,有些感觉不太对劲。
如果是灶,通常都会在居室内,而不是向居室外凸出去,看起来就像是镶嵌在墙体上。
而且华夏人,自古以来就没有在起居室起灶的习惯。
就算是需要火炉取暖或者烧热水,乃至埋锅造饭。
从史前时代到后来的夏商周乃至秦汉。
大多都是选择在起居室的中心位置,向下挖一块20-30cm长宽的下凹区域,中间掏空后,烧个火炉,或者直接烧柴。
这种结构被称为“火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