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三百五十一章 良渚方国体系(第 2/3 页)

    虽然这些聚落存在时间差异,但总体上已成规模,并向周边扩展到东到括苍山、北到四明山北麓的广大范围。

    距今八千年前后,在钱塘江中游山间盆地、下游南岸平原区,也均存在零散聚落。

    六七千年前是聚落大发展期,不过距今七千年之前,整个区域的聚落并未显现出明显等级差异。

    上山文化桥头遗址古河道与人工环壕相结合的现象,也只是作为防卫需要。

    自六千年前开始,因为少数超大型中心聚落的出现,等级差异才日趋明显。

    如面积上百万平方米的含山凌家滩、几十万平方米的张家港东山村,都是当时重要的中心聚落。

    不同聚落之间已存在着中心聚落、普通聚落的差异,甚至还有中间层次的聚落。

    等级差异还体现在聚落内部功能的细化、墓地的分化等方面。

    诸如凌家滩大型祭坛出现、高等级墓地与普通墓地分离、随葬品差异巨大,都是社会复杂化已经开始的重要表征。

    但是,最重大的变化发生在良渚文化时期。

    自崧泽末期至良渚早期开始,在良渚一带官井头聚落的墓地中对玉器的使用已出现了分化。

    良渚早期瑶山墓地出现了大型祭坛和高等级墓葬,随葬大量玉石器成为重要的身份象征,墓葬随葬玉器最多的达700余件(套),与庙前等普通墓地形成了巨大差别。

    大略从良渚中期偏早开始,反山墓地更是一处相对独立、可称之为“王陵”的墓地,与周边大量普通墓地截然不同。

    更为重要的是,良渚一带采用“草裹泥包”堆砌的高低坝水利系统,对于蓄洪调节水源已有整体的规划,可形成面积达8.5平方千米的蓄水库区。

    而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高约10米的莫角山大型人工堆筑基址,以及稍后完成的总面积290余万平方米、城墙底部宽度多在40—60米左右的城墙,还有更外围围成800多万平方米的的外廓城,城墙外的护城河与内城河与主河道之间开挖的支河道,形成城内的“井”字形河网,构成颇为完整的水路系统。

    与此同时,整个太湖流域出现了多个规模较大、随葬品丰富、以玉为葬的高等级墓地,如江阴高城墩、常州寺墩、上海福泉山等.

    但与瑶山、反山墓地均无法比拟,从而成为次一等级的中心聚落。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顶级诱捕公式 小蘑菇 仵作惊华 俗人回档 逃离疯人院 [无限] 入迷 刺青 完美无缺 不循(重生) 限时占有 偏执狂 太子打脸日常 谁把谁当真 撒娇 神颜主播又封神了 猫咪的玫瑰 娇瘾 我这糟心的重生 败絮藏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