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又是一年冬去春来(第 2/4 页)
“妈,要不跟我们一起到城里吧”,高山说:“我也好带你去兜兜啊,你不是常说要去看看大飞机长的啥样,我带你去看啊。”
“那是与你的玩笑话,不去了,我这身子骨去了净给你们添乱”,老太太驮着背,人瘦了个也小了,站在轿车旁,头都不用压低。
她慈爱地向窝在副驾驶座上的林丽面授机宜如何做高山爱吃的芋头丸子,最后嘱咐说:“丽丽,有空多回家来吧,还有给妈赶紧生个孙儿,你妈如果没空带,我还可以带得动的。”
林丽咧着嘴傻笑着,普通话夹杂着地方方言她哪能听得懂,但得表现出天将降大任一样认真记着,明白似的一个劲点着头,面露微笑说:“好,好。”
习俗、语言和生活习惯皆和城里长大的林丽截然不同,面上周全,回城心向往之。
桥南村的村口石拱桥上横跨着上百年原有的木桥,刚经过大修,采用了部分钢结构和混凝土材料进行加固,但主体木制的梁柱和屋顶依然是沿用中国传统的钉铆结构。
拱桥跨越在高山从小玩耍的那条小河上,古色古香,让人赏心悦目,是远近闻名的具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点。
石桥下静静淌过的河流,还有那个落花缤纷的油桐花,像雪花一片片随风飘洒,落在水面、河滩和山坡田野里,勾起了高山儿时最美的思绪。
老太太一路相送到桥头,直到车影子离开视线不见了为止,她才缓慢的转身,老泪纵横起来,她用袖头偷偷拭着眼角,不希望让人见着笑话。
年纪大了见不得别离啊,伤感油然而生。
车子颠着经过了乡道十八弯,经过改造后有了3米多宽的乡道好走多了,虽然还是坑坑洼洼,但起码两辆车在大部分的路段里可以避让,路两旁是茂密的野草树林,风景甚是优美。
天空湛蓝,白云悠悠。
就这样一颠一晃,二十几分钟穿梭了几个山谷和一片稻田后,快接近镇上交叉口时,前面的车速缓慢了下来排成了长龙,偏僻地竟然还堵上了车。
巧的是,高山下车了解到是远房的表舅和自己的初中同学摩托车相刮擦了,还好人没事,发现两边都是熟人,互相掏个烟说声不好意就散了。
小村镇就是这点好,谁家亲戚不是一串串的,都说现在不像以前了,一有矛盾还没打架,就发现是谁家亲戚,哪好意思动手动粗。
好多年没见的老同学去他丈母娘家,他认出高山后大嗓门囔道:“变化真大啊,小个头一晃那么高,样子也成领导模样了”。
说话漏风似的,都多少年了,还是缺个牙一样语调没变。
同学羡慕嫉妒恨的口气说:“你可是我们班级唯一考上一本的高材生,怎么一毕业就不联系我们呢,你看大家春节都还在q群里聊到你呢。”
转角处遇到多年不见的同学,高山心情愉悦,他自然地拍了一下同学的肩膀说:“说笑了,我也常惦记着你们呢”,同学则顺水推舟说:“我拉你进班级q群吧,以后有空常联系。”
说着,高山指着同学嘴上调侃道:“你那牙缺口得赶紧去补补,多少年了,说个话还那么个费劲。”
同学舌头一吐耸了一下肩膀,一副无可奈何的状态笑着说:“天生的漏风腔,补个啥牙,听得清楚就好。”
突然,同学瞄了一眼车上坐着的林丽,像是故意避开,神秘地靠近高山压低声音问:“你还记得吗?你前桌的珊珊,和你一起在元旦晚会搭档表演的那个。。。那个什么节目了?”
高山立马想到说:“梁祝十八相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