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伯乐(第 3/4 页)
去年沈博阳在《如何打破跨国公司在华失败魔咒》演讲里还提到,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要想成功,无外乎做好三件事:人、架构、产品。
真是讽刺啊,今年自己就歇菜了。
不过主要原因还是不在于他,在于领英总部。
听说沈博阳虽然有直线汇报总部的特权,但是只能固定一周,打一次一个小时的越洋电话,来沟通产品和策略的问题。
如果双方存在分歧,再落实到具体执行,时间则会拖更久。
李开复当年担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也吐槽过:找个助理的小事,都被总部驳回过四次。这样的决策速度,是绝对赶不上“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信奉丛林法则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昂!”
张益达点头应了声,这些外企的前车之鉴给他有不少启发。
抖视的全球化同样会面临这些问题,决策机制僵化,不够尊重本土化等等。
不过稍微好一点的就是抖视产品不是特别需要本土化改造,主要在于内容。
全世界各国同一套ui界面都没有问题,关键得内容吸引人。
“领英中国的技术平台架构全都使用国外模式,兼容200多个国家、几十种语言的版本,并没有为中国这么巨型体量的市场做出任何改动和调整。”
荀密冷笑一声,“现在好了,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了。
除发展不顺以外,他们内部团队也出了问题,运营和市场部门均有高管离职。
用户的活跃度也在下降,很多活跃用户都成了殭尸用户,不再更新信息动态。”
领英中国的ui界面是出了名的丑,用户体验差得一比。
而且有些产品逻辑让适应了中国app的用户很不适应,这一点张益达在前世也深有体会。
真的有一种在使用好几年前软件的错觉,用了一次后,不到万不得已真不想登录第二次。
“领英一直被外界贴上了“有用但无趣”的标签。
“英文太多,外籍人士太多”,这样过于高大上的调性在起初并未受到外界的认可,还会给非外企用户一种距离感。
用户体验一般,停留时间短,页面缺乏设计、过于严肃,交互型不强,更多的用户喜欢将领英当做查询工具使用,这也导致领英的用户使用频率迟迟无法上一个台阶……”
荀密复盘起了领英中国这几年的失败之路,简直分析得头头是道。
“那我们要如何避免领英踩过的这些坑?同时壮大我们的职场社交平台。”
荀密正了正身体,这可是给老板留下好印象的机会。
“首先,职场社交~职场社交,职场只是触发社交需求的一个特定场景,本质上侧重点终究还是在于社交。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