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大明的咽喉之地(第 3/4 页)
…………
两日后,东秦使团踏上了归程。
由于大运河通州段淤塞,所以东秦使团只得赶到天津,才登上了前往杭州的漕船。
就如同其余朝贡的使团一般,他们享受了漕军和各处驿站的照顾。
阿信和张三风对大运河,只有地图上的概念,全然不清楚这是一条多么长的人工河。
只是刚出天津,阿信和张三风就发现沿河有不少衣衫褴褛的人。
打听之后才知道,这些人原来就是漕军!
这让张三风大吃一惊,士兵怎么可以这么被对待?
邱睿才对此也不是很了解,只是告诉他们,明国军户逃亡是常有之事,军户的日子过的还没有佃户的好。
这个发现让阿信和张三风都有一种窃喜之感,他们不相信这些士兵,能有什么强大的战斗力。
张三风当天就在日记里写道:明国士兵极度的贫乏,据说这是来自于长官的克扣!他们缺衣少粮,武器非常的简陋,看上去就是一副病态,眼神涣散无光,仿佛一枪托就能把他们砸倒。这样庞大的明国,却把士兵变成像战俘营里的奴隶一般,实在不能想象,这群士兵会对这个国家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
到了沧州后,同样的情形依旧可见,他们还目睹了一起兵民冲突,几个士兵因为冲撞了某位大人的船,而被要求当众跪下,在接受了该大人的家奴杖责后,这才饶过了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漕军的长官只是一味的谄媚,并没有过问事情缘由,也不关心这些士兵到底有没有过错。
这让东秦使团的成员,都体会到了邱睿才所说的,大明乃是以文制武,武将的地位远不如文臣。
对于这一点,张三风觉得这是对士兵的不信任和羞辱,他甚至为这些明国的漕军而感到同情和不值。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