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水力锻锤(第 3/4 页)
这种水车有点类似过去农村碾米的装置,在没有碾米机的年代,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畜力和建造水力磨坊的条件。
于是在劳动人民集思广益的浪潮下,南方农村地区弄出了一种十分简易的水力舂米装置,后又经过改进,成为了一个小型碾米装置。
颜政小时候还见到过这种装置,只不过已经被村民用来打糍粑。
有了主意后,他跑到木工作坊,这个产业是个新产业,晋升为木匠的族人已经在练习怎么箍桶了。
他们也已经造出了床和桌子,虽说这床玩太刺激的姿势容易散架侧翻,但好歹已经有了床的样子。
至于桌子的话,地面太平的红房是用不了,反而是坑坑洼洼的茅草屋内,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摆放地方。
颜政看了看这些木匠的工具,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他说明了一下水车大概的结构,以及水车的功能。
这些新晋木匠有些不理解,他只能用残余料,试着拼凑出一个简易的小模型。
他们看明白后,立马挠着头不知所措起来。
颜政只得简化水车,采用竹骨木叶,顺带也降低了水力锻锤的重量。
而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水车转动时,延伸的齿轮会把一个杠杆原理的锻锤带起来,等脱离后,锻锤又会复位。
确认能采用竹子后,这些蹩脚木匠,总算是绽放出了笑容。
在颜政的指挥下,他们做出了合适大小的木叶,然后按照这个尺寸,他们便开始制作其他叶片。
颜政又找来包工头张三风,让他带着手艺最好的砌墙匠人到河边。
由于水流的流速一直是谜,所以颜政打算靠着水力的落差来做功。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无论河流的水流量多大,水车速度的变化都会在允许的范围内。
颜政比划一下后,让张三风在高度合适的地方,开挖出能放置水车的空间,再用红砖以及三合土,将整个空间砌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