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11章:最早的金融漏洞?(第 1/3 页)

    弘治和正德年间,大明的铜银比都还没有崩盘,一直维持在1:1600-1800之间,劣币的话这个比值要小一些。

    等到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就不值这么多铜钱了,这一点从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杨志卖刀就能看出,当时的一两银子, 只能值1000文。

    这背后就是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由于有了这种量大保值的货币,使得当时的大明,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迅速的繁荣。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也间接的促成了张居正改革的成功。

    而在铸币一个多月后, 颜政储备了铜料,悉数成了铜钱。

    按照每串铜钱, 可买一百斤带壳稻谷的算法,颜政将这些铜钱弄成了五百枚一串。

    这个米价参考的是漳州,虽说福建属于缺粮省,但将长期都是东蕃的贸易对象,用漳州标准,也更能直观的看出两边物价的区别,方便颜政操作。

    这一批钱,他的安排是先分出四分之一,成立了钱粮铺。

    并且直接要求每户人家,认购一百斤稻谷的铜钱,还让各个村长和学生,都去宣讲钱这个概念。

    这一条很快就被认可,实在是交易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少货币性质的硬通货,所以有了铜钱这种看上去就珍贵的东西, 原住民都能接受。

    明裔移民更是没有二话,还纷纷跑到钱粮铺, 问能不能多认购一些铜钱。

    在他们看来, 这东蕃的铜钱成色俱佳, 将闲置的大米换成铜钱,反而能够保值,毕竟大米免不了储存中的损耗。

    所以第一批铜钱,很快就流入了莫城的市场。

    颜政通过几天的走访观察,发现这批铜钱流入市场,连个泡泡都没有砸出来!

    这说明投放的太少了,莫城民间的贸易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搞笑的是无论是明裔移民还是原住民,都纷纷把铜钱藏起来,继续用着粮食、鸡蛋等硬通货以物易物。

    明裔这么做,颜政能理解,可原住民这么做,令他有些忍不住好奇。

    询问过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些原住民,都觉得这这些铜钱好看,所以都留下挂在家中,还有一些妇人已经做成了项链, 挂在脖子上, 还真有一番韵味。

    无奈之下,颜政又投入了四分之一进入市场。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仙逆 剑来 诡异降临 异香 知北游 洪荒之青虚 洪荒之截教仙童 我能看到隐藏机缘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从杀猪开始修仙 神话之后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我的老婆是空姐 仙府道途 农门悍妻 低调在修仙世界 我的道法来自神话志怪世界 大师兄又出极品了 惟我独仙 不朽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