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学习改变命运(第 2/4 页)
人家年轻的时候哪个不甩小鲜肉十万八千里,这些流量明星都是被各个公司乃至资本包装出来的,你让我怎么去喜欢。
要作品没作品,整天在微博上说些没营养的。
真要是觉得没偶像,翻开书本去找找,什么才是真正的偶像。
那些能在历史留名,不是单纯的说什么开国元勋,为华国崛起而读书,难道他们不配为偶像么?
改良水稻,研制两弹一星,那才是你应该去视为偶像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我?
就是一路人,别说现在,永远都不可能与之相比。
所以我觉得我们有时候以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是不正确的,我们小时候不是这样教育的,为什么现在大家习惯这样了呢?
那些什么狗屁成功学,还有给年轻人塑造的价值观,这都有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就多啰嗦了两句,毕竟我也清楚,我在年轻人中还是有点影响力的,所以我更希望他们去找寻真正的偶像,而不是我,喜欢我没用,改变不了什么。
你学医治病救人,当警察为人民服务,做老师教书育人......在其位要谋其职,哪怕当个农民种地我觉得都有出息,当然那些尸位素餐的不在其中......”
苏国盛听到这儿的时候,放下饭碗和妻子对望一眼,两个人大约是心中有数了。
体育频道背后可是央妈,敢把这个放出来,那就是妥妥的过审了,这代表什么?代表林少杰说了一些篮球之外的话是被人认可的。
否则顶多就会放一些林少杰对篮球的言论,而不是这些看起来随意,罗里吧嗦,一个没有经历世俗理想主义的话。
苏国盛感觉自己年轻的时候可没有这样的认知,那时候闲暇之余听听邓丽君的歌儿就是最大的享受了,忙着做生意,哪有空享受,更别说什么追星了。
所谓的沉甸除了早起的积累,更多的是功成名就后的充电学习与自我感悟。
苏母则为自己将来的女婿暗暗鼓掌,这话挑不出大毛病,三观还是可以的。
电视画面上,苏真还有李大成显然也想不到林少杰会说这些,话兴正浓的他继续说道。
“人们总喜欢拿成功人士来举例,做榜样,好像成功者一切都是正确的,这种为成功者开脱,为失败者加罪,以成功来决定人生意义的做法,会让很多人活得很累。
现在因为我的成功,因为我在美职篮取得的成绩,以及赚到的钱,很多很多的钱,当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会给大家造成一个误解,那就是打篮球能挣钱,能有出路。
是!
一年几百万美元,换成咱们国内几千万,多少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都没这么多,难道说我一人创造的价值就比那些成百上千员工的上市公司创造的价值高?
说到底,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能混出头都可以赚钱,但能走出来的有几个,大家的目光都在奥运冠军甚至像我这样勉强算是成功的运动员身上,这正常么?
在我们成功的同时,你知道又有多少人被淘汰?
也许有人说我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不想有其他人来抢夺我的资源,毕竟就这么大的盘子,多一个人分自己是不是少一些。
可是咱们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么?
看看美职篮,总共就这几百号人,漂亮国打篮球光是注册的就有上千万人,哪个打篮球的不想加入进来,但就这么多名额,都是优中选优。
如果咱们每个人都把加入美职篮作为梦想,我觉得不现实,你起码先进入校队,或者进入cba的预备队吧?
然后谋求走上职业化的道路,我知道我的个人情况,是有些特殊的,不是正常途径走出来而。
别的不说,即使在美职篮,除了身高之外,有我这个身体素质的才有几个人,我是一个幸运儿,被上苍怜悯的对象,你不能把一个成功的个体当成典范来宣传,这是不正确的。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读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才是正确的事情,上学读书,读好书从来不是无用的,而是受用一生的事情。
现在那些说读书无用的人,要么蠢,要么坏。
说句难听的,哪怕拿个大学毕业证自己最后还要出去打工,可你毕竟有的选是不?
现如今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一张大学毕业证都是最低招聘门槛,可你至少还有个选择的余地。
真要是去干最底层的工作,你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
我没有瞧不起那些工作,当我上大学有点问题的时候,我也考虑过出去打工,那时的我几乎是绝望的,因为我能选择的不多,只有跟着同乡或者好友,有什么工作干什么,你有资格挑?
我们那儿搞建筑,装修的也很多,我能干的就是搬砖?
刷漆?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能够选择自己想干或者不想干的事情,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读了书,你就有了这个敲门砖,千万别等失去这个选择的机会时再后悔......
至于我现在从事的篮球运动,说到底,篮球最根本的不就是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然后附带些娱乐属性。
我们先刨除人种之间的差异,我们能做到像漂亮国这样随处可见的篮球场么?
咱们本身就是地少人多的现状,我们也做不到随处可见的篮球场,这个不现实,以前的水泥乒乓球台不就是特殊时期留下来的么,我们也在想方设法小家伙们多一点体育锻炼的机会。
真要是让孩子们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运动,远比让他们只盯着篮球,觉得打篮球是条出路这件事要好很多。
如果在学习之余发现了打篮球的天赋,我们再鼓励也不迟,而不是让他们过早的进入这个行业,失去了学习的黄金时间。
因为改变这个世界的从来不是篮球运动员,而是那些科学家,是那些辛苦工作,做着重复性基础工作的农民,工人。
对于个体,对于那些非洲、南美洲那些试图通过跑步、踢球来改变人生,追求梦想的人来说,这是好事。
如果所有底层的人们把这个当做最后的出路,可以,那是你个人的事情,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并不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就像是足球、娱乐;歌星、影星,当全民都陷入娱乐至死,所有年轻人都追逐唱歌或者跳舞改变命运,全美的男孩女孩都追求好莱坞梦想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国家还有前途么?”
电视画面上,林少杰的一本正经,让采访的空间里氛围凝重,苏国盛能够感受到那种沉甸甸。
苏国盛并不清楚,那时的林少杰也是有苦自知,如果没有“真实之眼,”他能打上cba都要去烧高香了。
不是林少杰看不起打球的人,实在是他太清楚这条路的艰难。
当年以他的天赋也就是在东通县,或者是在江北的校园里称王称霸,能拿着大学的奖学金都算是幸事,距离cba那个门槛还有十万八千里。
什么唱歌跳舞,那些可以作为业余爱好,但很少有人当做本职工作,全民唱跳?不敢想象那种场景。
你有见过几个最上层的人涌入这个圈子,他们反而是最大的幕后黑手,给那些中下层的人们一个希望,一个可能改变,可能晋升的通道。
不是所有人的梦想都是当明星,当运动员的。
那时站在岸上俯瞰众生的人,给下面的人塑造的一个梦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漂亮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氓。
当又立的漂亮国玩这一套很擅长,到处都有的打着“慈善”招牌,做着恶事的还少么!
所以有脑子的聪明人毕竟还是少数,掌握话语权的他们总会让那些失智的民众任其摆布。
再说了,美职篮能够混出头的绝对是有脑子的,不能因为他长得黑来黑他,勒布朗也是很有脑子的,场外赚的钱可比他拿的薪资多得多。
顶级球星如果还靠薪资吃饭,往好的说是单纯,往坏的说就是傻,被人牵着走。
谁都愿意当资本的甲方爸爸,而不是被人牵着走。
科比在西海岸的体育圈有如此地位,干的错事也不少,可人家就是硬生生的扭过来了,除了篮球之外,资本在其中发挥了多少作用,要心中有数。
还有勒布朗,一冠之后就想要蝉联,继而挑战乔帮主,外面的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这个天之子,林少杰闭着眼睛想都知道,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媒体背后,少不了勒布朗以及他背后资本的股份。
还是谢政和教练当年看的远,让自己签下了耐克,和勒布朗之间哪怕打的头破血流,但只要在合约期内,自己是无忧的。
所以在比赛之余,林少杰更多的还是在强调自己喜欢看书。
打篮球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退化,各项高负荷的运动能坚持到四十岁的就已经是“高寿”了,但是看书学到的知识到了四十岁,可是黄金期,还是正当年。
知识别人带不走,留在自己的脑子里。
林少杰最怕的就是那种能够在最好的读书时间不去读书,反而要在几千乃至几万分之一的机会中搏出路。
运动是最讲究天赋的,没那天赋就是再有信念都没用。
学习之余多锻炼才是王道,而不是以体育为主。
林少杰知道,自己的成绩还行,如果万一成绩不好,练体育也没出路,最后只有走上打工一途。
有人说打工也有当老板的,可是能坐办公室谁愿意去打工,风吹日晒的,不都是被逼的没办法么。
国内混的风生水起的马爸爸当年带领十八罗汉,问问看,是不是十八罗汉没出路,不得不跟着他混,但凡有点机会,谁愿意朝不保夕,听一个大忽悠的。
林少杰父亲当年外出打工,不就是羡慕那些坐办公室的么!
然后呢?
成千上万的人中间出现了这么一个大老板,媒体们再把这个当做示例作为宣传,这是误导人好么。
读书不是无用论,而是真正的有用,不管能不能上大学,最起码的也要让孩子去职校或者职校类似的地方学个手艺,这才是正事。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