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早朝(第 3/4 页)
“对于此类顽固不化的人群,自然由锦衣卫出手,令其强制缴纳。
就是这些商户心存怨言,对朝廷的政策指指点点……”张学颜禀报道。
朱翊镠摆了摆手,“一些市井小民而已,他们不能能代表天下百姓。
他们爱怎么说怎么说,只要是政策是利国利民的,那就推行下去。”
“是,皇上。”
“那这京师的商税,一共征收了多少?”
朱翊镠再度问道。
“启禀皇上,还有一些强制交纳的商税,还没有进行清点,预计三百万两有余。”
张学颜说道。
三百万两是什么概念?
明代万历初年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八九百万两银子。
仅仅是京师这一城,就能收益三百万两白银,那还有南京与十三省,那该有多少座城市?
听到这个数字,站在朝堂前列的一众重臣们都忍不住呼吸急促起来。
那么预计推行全国所能征收的商税,应该是三五千万两白银不止!
哪个皇帝在位曾经打过如此富裕的仗?
这三百万两不仅仅是代表了税收的数额,其背后更是代表了如今京师的商业发展发达程度。
大明立国200年,没有想到当年毫不起眼的商人到如今已经悄然的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想到这里,朱翊镠笑了。
“既然如此,那么朕决定将征收商税的地区扩大到京畿地区以及山东地区。”
“凡是推行商税的地区,全部增加俸禄!”
“正一品月俸一百八十七石,从一品一百五十石,正二品一百二十石,从二品九十石,正三品七十石,从三品六十石,正四品五十石,从四品四十石,正五品三十石,从五品二十七石,正六品二十石,从六品十六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两石。”
早就已经打好腹稿的朱翊镠一个字都没有停顿。
与洪武祖制相比,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官员的俸禄几乎都是翻了一番。
本来明代财政中关于官员俸禄的支出也就几十万两银子,就算是翻了一番,相比于这庞大的商业税的银子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既然要分蛋糕,那么就要给个枣吃,然后再给一棒子,虽然这颗枣并不够大。
明代官员普遍贪污问题比较严重,也就是因为他们的俸禄太低了,导致有些官员想要有作为,但是不得不贪污。
如果不贪污受贿,那么他连家人都养不活。
一些品级较低的低级官员,这些俸禄对他们来说更不过是杯水车薪,现在将俸禄提高了一倍,也减少了这些官员的后顾之忧。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