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陈元谋南阳,锡龙稳如钟(第 3/4 页)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即便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这种斗争也不会停止。
但是,内斗不可消除,却可以转化。
内部矛盾可以转化为外部矛盾啊。
但凡是擅长这么做的,必然都会成为一个领导者,还是一个比较杰出的领导者。
领导者必备的技能之一就是要回转化自己团体内部的矛盾,不能让内斗成为团体发展的阻碍。
以解决内斗来分级的话,领导者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就是昏庸的领导者,对于内部矛盾不仅不能化解,还会激化,这样的团体的下场不用多说,肯定就是崩塌了。
第二个等级就是中庸的领导者,能够化解内部矛盾,但是无法将其转化为团体壮大实力的动力,这样的领导者领导下的团体,最多就是能够维持这个团体,并不能让团体继续壮大。
第三个就是杰出的领导者,不仅能够化解内斗,还能把内斗转化为团体强大的动力之一,从而使得自己领导的团体越来越强。
当然,还有一个层次,这种层次可以称之为伟人。
在他们眼中,内斗外斗都一样,不管是什么斗争,在他们手中化解起来都是轻描澹写,化为难于无形之中。
古今中外,能够够得上这一个级别的人,寥寥无几。
太祖,成祖都可以算是。
第一个级别就是那些亡国之君了,第二个级别就是守成之君,第三个级别一般都是开国之君和中兴之君。
伟人级别,已经超脱一般的开国之君和中兴之君了,独一档的存在。
陈元这边正想会一会南阳诸豪强,而南阳诸多豪强也想会一会陈元。
说实话,南阳豪强对于刘备是充满了戒心的。
刘备固然是宗室不错,但是他可是涿郡人,应该说是河北人。
南阳人对河北人可没什么好感。
南阳和河北的斗争持续了两百年了,到现在依然没有停止,只不过后来因为山东豪强和关西豪强的壮大崛起,两者之间多了一些缓和而已。
关于东汉诸多豪强的斗争,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当然,我敢肯定,没几个人把那几章看完的)
其实,整个东汉乃至魏晋,主宰整个国家的一直都是这些豪强。
东汉末年之所以会有群雄并起,便是群雄各自扶持代理人的结果。
到最后,天下三分,也就是诸多豪强暂时达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
魏国的豪强以河北豪强、颍汝豪强和谯郡曹家和夏侯家为主,部分关西豪强附庸。
吴国主要就是淮南豪强以及江东豪强为主了,而且吴国豪强比之魏国豪强的地位更高,孙家的军事实力大半都要靠这些豪强自带部曲的。
这也是为什么吴国有些时候打仗会显得很菜。
原因很简单,对于豪强来说,他们听从孙家命令打仗,如果有利那自然是奋勇争先,如果没有利益,肯定个个都往后缩。
蜀汉这边,主要就是以荆州豪强和益州豪强为主了,当然还有一部分的关西豪强和河北豪强。
其中荆州豪强之中自然包括南阳豪强这个最为强大的部分。
从刘备麾下的人才就可以看出来了,南阳人很多,河北豪强其实际上就是刘备的元从系那些人,说是豪强有些抬举他们了,最多就是中小地主。
三国鼎立,实际上就是这些豪强暂时达成了平衡,谁也干不掉谁,那也就只能这么着了。
所以从豪强上来看,刘备确实是继承了汉室正统,毕竟光武帝当年也是依靠南阳豪强和河北豪强一统天下的。
此时南阳豪强群聚在邓家之中,正在商议事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