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直接回家(第 2/4 页)
当不观察光子的运行轨迹时,光子会呈现“波”的性质,出现干涉条纹。
哪怕只有一个光子,它也会呈现出这种现象,一个光子会同时穿过“双缝”,一分为二然后又合二为一,进行自己与自己的干涉,也就是自我干涉,最终仍然会出现干涉条纹。
这就好像,教室里有两个门,前后门。
叶洛想要从教室里出去,按理来说要么走后门要么走前门,但是他却同一时间同时从前后门出走出教室。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是诡异而且不可能存在的现象。
而试图观察光子的运行轨迹时,光子便会呈现“粒”的性质,以粒子的形式打向目标位置,失去了自我干涉,干涉条纹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简而言之,如果观察光子的运行轨迹,则光子只通过了一条路径。
假若不观察光子运行轨迹,则光子同时通过了两条路径。
即使是在光子在通过两个门之后去观察它,它也会变成只从一个门经过。
这便成了果决定了因,而非因决定了果。
这意味着,观察者的行为可以决定过去发生的事,而这一结论是与传统实在观是相违背的。
想到这,叶洛似乎明白了什么,在量子黑洞能量转化为激光能量的时候,除了能量在转化时的损耗外,转化为激光能量时存在着光子的自我干涉。
在正常的激光能量超能芯片设计编程时,根本没有涉及这一点。
但激光能量需要的是光子的“粒子”属性,强调的是以光子能量精准强力打击目标位置。
而不需要光子的“波”属性,光波属性只会让光子自我干涉,形成水波状的干涉条纹,削弱了激光的威力。
简单来说,粒子属性决定了强度,光波属性决定了范围。
如果强调量子黑洞能量转化为光能量的覆盖范围和覆盖面积,那么就要有意发挥光子的波属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