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以后就按这个标准配备!(第 3/4 页)
是自己人吗?应该是自己人吧?
否则,开枪做什么?
果然,不久以后,有人从旁边出现,警惕的盯着这边。
确实是穿着八路军军装的。
显然,对方也是感觉不对劲了。怎么那些伪军怪怪的?
“同志!”
“你们是哪部分的?”
张楚骑在马背上,大声叫道。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穿透力很强。远处的八路听到了。
不久以后,又有更多的八路涌上来。
张楚并没有动作。
这个时候,最容易引起误会。
直到那些八路军靠上来,确认伪军没有危险,这才放心。
他们的目光落在张楚身上。
“我叫张楚!”
“是总部派来的参谋。”
“我来帮你们换装!”
张楚朗声说道。
带头的八路军顿时大喜。
“你就是张参谋?”
“对!”
“啊啊啊,终于将你盼来了!快请!”
“谢谢!”
张楚从马背上跳下来。
伪军的武器,自然是被八路军全部收缴了。
人也被带走。
自行车也被推走。
“你们都到齐了?”
“还没。”
“来了多少人了?”
“就我们一个团。”
“43团?”
“不。我们是45团。”
“哦……”
张楚若有所思的电点点头。
看来,这边的部队集中有点迟钝啊!这么久,才集中到一个团!
“我们之前都是分散活动的……”
“基本上是以连排为单位。要全部集中,没那么容易。”
对方解释。
张楚表示明白。
的确,这是冀中军区的实情。
这里不是山区。日寇的扫荡非常频繁。速度也快。
如果全部集中,容易被日寇包围。
只有分散发展。
所以,每个团都发展的很快。因为分出去一个排,往往带回来就是一个连。人员扩充非常容易。
但是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就是正规化严重不足。
当然,有利必有弊。
很多事情,都是两方面的。
人数多,部队发展快,其实也是优点啊!
你看一个冀中军区,就组织了那么多个团。都十几个了吧?
按照一个团平均1800人计算。那就是两三万人了。还是很不错的。晋西北就没有这样的条件。
终于来到蠡县。
45团已经集中了大部分。
团长叫做宋立德。看起来很苍老了。其实才三十岁出头。
残酷的斗争催人老。
李云龙其实也是十里八乡的俊后生,也不过是三十岁出头。但是看起来也有四五十岁的样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