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拍戏进行时(第 2/4 页)
之所以在鲁省逗留,主要还是拍摄大片的高粱地,李清照夫妇走遍周边角角落落,收集整理流落在民间的文物,抄写碑文。
这片高粱地就是大时代,她一个女人尽自己所能保护心爱的文物书籍。
从这里开始,拍摄开始变的艰苦起来,转场次数比较多,没两三天就需要换个地方,拍摄地都是在偏僻的山区或者乡村。
在野外拍摄,就不要想有好的吃住了,拍的不顺利,住在野外都是家常便饭,吃饭都是派人从外面买回来的,山林里不方便加热,有时候两三天都吃不到一口热乎的。
夏天经常下雨,是最影响拍摄的,经常需要补妆,这个时期的李清照已经开始步入中年。
刘仙仙和舒畅素颜都太漂亮了,不像山野村妇的样子,只能通过化妆来弥补,一下雨没拍一个镜头,就需要补一次装,很麻烦。
值得欣慰的是,她们演的都非常出色,刘仙仙把一个有才华的村妇演活了,一点都不出戏。
其实历史中,大部分时间是夫妻二人一起整理这些东西的,但电影么,是需要一些戏剧化的。
而且张帆觉得赵明诚对收集金石字画,只是一个兴趣,并没有达到热爱的地步,在生活条件好时他可以有这个兴趣去收集。
在生活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他就没那么热爱了,他还是一心想着当官,到处去跑关系。他的著作《金石录》大部分都是李清照收录并撰写,就是一个明证。
在青州的二十年间,夫妻二人收集到的各种文物装满了十几间房子。像蚂蚁搬家一样,把流落在乡间的文物带回家。
刘仙仙把李清照骨子里的那股精气神儿,给演出来了,坚韧、智慧、节气都能感觉的道。
自从拍进入山林的戏份开始,张帆就觉得她有点出不来戏了。休息的时候,脱离不了那个状态,很强势很倔强。
这样下去对精神不好,真怕她拍完戏精神出了问题。
在转场的时候,他搂着刘仙仙说道:“西西,要不休息两天吧,这段时间累坏了吧。”
刘仙仙挣脱开说:“不用,我好不容易进入状态,继续拍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