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八章 不太严肃的大乾君臣(第 1/4 页)

    夏季六月底,长安城似乎也被炎热抽去了生气,勋贵们带着家小亲卫们去了南山脚下避暑,大乾立国百年,征战十战九胜,一代代府兵中冒头的人也积累了下来。

    但是因为降等袭爵的缘故,所以住在长安城的勋贵人数实际上并没有开国的时候多,伯爵以上人数不足三百人。

    长安的繁华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勋贵。同时,大乾的官员也是历代都来最多的。

    职官,散官,勋官三种类型的官员体系,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九等流外的行政架构让大乾的统治渗透到了大乾的每一寸国土中。

    选锋令是一个大乾人对于自己仕途的选择,从伍可传家,从文兴一世。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过近几十年随着大乾疆域扩充到了现在人口所能控制的极限后,军功授爵的路就不那么通顺了,所以大乾度过了帝国扩张期后,大量的人才都选择去读书,文治武功,文职在前,武功在后。

    这几十年积攒了很多的文官,而勋贵也就只有两年前征北一战封的几十个勋贵。

    现在站在大乾顶端的勋贵,也只有六位国公,十五位郡公,三十一位县公,七十四位县侯,一百八十七位县伯。

    至于将门文阀,将门和勋贵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阀现在已经撑起了朝堂的半壁江山,没有谁去打压开国时,就占据整个朝堂三分之二数量的勋贵,只是随着时间的消逝,勋贵势力在不断的衰落而已。

    太子之事虽然以妥协的方式结束,但是对于大乾朝廷敏感的人都发现了皇权与相权相争的事实。

    皇权的巩固历来依靠的都是勋贵的支持,勋贵会随着一代代家主的更替逐代衰落,此起彼落,文官的权利却在不断的加强。

    很多文阀的前身本就是勋贵,只是因为爵位不再,依靠家族的积累,不断涌现人才,变成了文阀。

    这个根子在四十年前最后一位开国时封爵的勋贵去世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根子。

    将门和文阀的界限也因此变得很模糊,将门没有了勋贵的身份,就没有土地和食邑养将,穷文富武的道理,让很多将门没落,后代子孙只能走向科举之路,成为文官。

    不过事情总是有利有弊,弊的说完了,利的地方也不是没有,至少大乾的文官群体还带着勋贵的傲骨,做事的风格中带着一股堂堂正正的强势味道。

    太子之事要是放到前朝,肯定会安一个太子管教不严或者太子失德的帽子,但是文官们却用了一位尚书令的仕途,强硬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连皇帝赵钰民也只能退一步,太子除了丢了议政之权,该什么样还什么样。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叩问仙道 彼岸之主 修仙琐录 剑啸灵霄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阵问长生 魔门败类 过河卒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山河志异 五仙门 神话之后 玄鉴仙族 志怪书 武圣!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你们修仙,我种田 仙人消失之后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最多阅读 九阴九阳 旁门左道:从乱葬岗开始 左冷禅 最强兵王混花都 仙逆 青衿问道 天影 仙父 纨绔女侯爷 仙人消失之后 玄鉴仙族 身在洪荒争做道祖 原来我是道祖 我有一块属性板 我是仙 剑啸灵霄 凡徒 暗神话 我有一卷黄庭经 小狐妃,太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