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勋爵制度,后方不稳(第 2/4 页)
针对郡守以下文官,爵分七等,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等文林郎,二等儒林郎,三等征事郎,四等给事郎,五等宣仪郎,六等宣德郎,七等朝议郎。
针对校尉以上的军官,爵分七等,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等男爵,二等子爵,三等伯爵,四等亭侯,五等县侯,六等郡公,七等国公。
针对郡守以上的文官,爵分七等, 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等散大夫, 二等中散大夫, 三等中大夫,四等太中大夫,五等光禄大夫,六等银青光禄大夫,七等金紫光禄大夫。
皇亲国戚,爵分七等,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等辅国中尉,二等辅国都尉,三等辅国校尉,四等辅国将军,五等镇国将军,六等郡王,七等亲王。
在这套勋爵体系中,被封赏的人只有爵位和食禄,没有封地,爵位每承袭一次,便降低一个等级。
封赏之时,功劳优先用于晋升官职,不适宜封赏官职时,则用于封赏爵位或者晋升爵位。
乱世当中,要想稳固统治,先得建立法度,建立严密的文武制度。
当今天下,虽然已经步入诸侯割据的时代,但大汉朝数百年的声望,还是从各个层面影响着普通大众。
而要消除这种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适应、融入一种新的法度、体制。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只要辖地内的民众以及麾下文武都被同化,那才算打下真正的王霸根基。
华雄封赏完了贾诩,又将目光投向段煨、樊稠、徐荣、张绣、甘宁、杜畿等将:“段将军、樊将军、徐将军、张将军、甘校尉、杜校尉何在?”
段煨、樊稠、徐荣、张绣、甘宁、杜畿等将出列,恭敬回道:“末将在!”
“这次能够夺取汉阳郡、武都郡,你们立下的功劳不小,特赏绢五十匹,钱五十贯,并记小功一个。”
“多谢主公厚赏!”
华雄随后将目光投向朱文正和魏延:“朱将军、魏校尉何在?”
朱文正、魏延出列,恭敬回道:“末将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