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唯才是举,演武大会(第 2/3 页)
邺城都闹成这个样子,其它地方就可想而知了,一批批才子匠人成群结队地往关中进发。
如果铁匠要去应聘当官还能说得过去,毕竟朝廷专门设置了匠作坊,可这裁缝、农夫、木匠去干嘛?
难道天子还能让裁缝、农夫、木匠当官不成?
从五月下半旬开始,一群一群的人涌入长安城,招贤馆更是人满为患,长安城里装不下了,就只好往其他郡城送。
夸夸其谈的才子们,招贤馆对待他们的态度比较敷衍。
与之相对,那些铁匠、木匠、商贾都被招贤馆好生招待,因为他们都是华雄眼中的人才。
华雄下了死命令,但有技艺非凡的,立刻记录在册,就是送走那些文人才子,也不能冷落了这些技艺非凡的匠人商贾。
遭到如此‘不公待遇’,一些才子仰天长叹,曾几何时商贾不如狗,匠人满街走。
现在倒好,文人才子比不上那些干粗活的匠人,最让人可气的是,招贤馆竟然将那些农夫奉若上宾。
才子们哪里晓得华雄的心思,那些住在招贤馆的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农夫,那可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农业学家,对提升关中、洛阳二地的农业产量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短短月余时间,长安城里来了许多人,当然也不乏一些趁乱混饭吃的混子,不过这些人很快就被官府衙役清理出了长安城。
即使如此,留下来的人还是太多了,尤其是那些文人才子,全部到关中、洛阳二地当官肯定不可能。
不过,华雄也不会轻易放着这帮才子离开,反正这些人不光是来求官的,有的人还是为求名求利而来,既然给不了官,那就给名利呗。
在此期间,华雄再次用五马之车接了一个文士,他便是拥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对于荀彧的到来,华雄既感觉意外,又不感觉意外。
之所以感觉意外,是因为荀彧历史上投靠了曹操,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之一。
之所以不感觉意外,是因为华雄知道荀彧对汉室极为忠贞,面对汉献帝的圣旨招揽,他定然不会拒绝。
荀彧本想邀请侄子荀攸一起前来,可惜,荀攸更看好曹操,荀彧便只带着妻儿来到长安。
鉴于荀彧卓越的治政才能,华雄安排荀彧进入尚书台,担任吏曹尚书,协助李儒、陈宫处理政务。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