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界巨头之死(第 4/4 页)
十三
史量才绝不想到,戴笠这个特务头子会到自己家里拜访。不过即来之则安之,他将戴笠引进客厅。
戴笠面对史量才麻脸上堆着微笑:“听说家修兄近来身体不适,兄弟特来探望。”
史量才虚与委蛇:“大热的天,雨浓兄(戴笠字雨浓)远程前来造访,史某实不敢当啊。”说完他向戴笠拱了拱手。
戴笠又笑说:“家修兄学识、才干超人,小弟只恨公务繁忙,不能常来请教。”
“雨浓兄太客气了,不敢当啊,不敢当。”
“家修兄身体康健些了吧?看来气色不错。”
“嗯,经过调养,好些了。”
“小弟带来些文具,供家修兄修养中雅兴。”说着戴笠拿出一套贵重的文房四宝放在案几上。
“这怎么敢当,受之有愧啊。”史量才客气地说。
戴笠笑说:“小弟也不知选什么礼物好,家修兄乃文化名人,报业泰斗,就带来这些文具。”
“这些文具都是名品,让雨浓兄费心了。”史量才又拱手。
看到秋水夫人送茶点进来,戴笠又拿出一套精致的翡翠首饰,麻脸笑容灿烂:“小弟还给嫂夫人带来些小礼物,请嫂夫人笑纳。”
秋水夫人笑说:“戴局长太客气了,这怎么敢当。”
戴笠笑说:“嫂夫人雍容华贵,小弟只是担心这些首饰配不上嫂夫人呢。”
秋水夫人忙说:“这么贵重的首饰,我只怕配不上它呢,真是让戴局长太破费了。”
饱经世故的戴笠在嘻嘻哈哈寒暄了一阵后,将谈话转入了正题。
“家修兄,委座对您的学识、才干很是常识,很希望您能够加入政府,为国家出力呀。这次兄弟来,委座又定了几个职位供家修兄挑选。上次供选的职位是副部长级,这次可都是正部长级呀。”说着戴笠拿出了打印着职位的纸单递给史量才。
史量才看了看纸单说:“兄弟是个文人,自由散漫惯了,不适应政府官员的工作,请转告蒋委员长,家修难以从命啊。”
“委座可是对家修兄寄以厚望,再三敦请,委以重任。兄弟跟随委座多年,这样的关怀还是绝无仅有,家修兄最好不要辜负委座的一片厚意呀。”
“蒋委员长的厚意我心领了,可从政兄弟还是不敢当,一是难以胜任,二是割舍不下《申报》,还请见谅啊。”史量才说着向戴笠拱手。
“家修兄实在不愿从政,兄弟只好向委座转告了。不过兄弟还有句话请家修兄考虑。”
“雨浓兄请说。”
“委座如此器重、厚待家修兄,家修兄即使不从政,能否也与政府进行合作?”
史量才沉默。
戴笠又补充一句:“再说一句到家的话,《申报》刊登文章能否多考虑些政府和委座的脸面?”
史量才开口了:“我主持《申报》有一条原则:以治史的精神办报。就是要以史官真实记录历史的精神办报。所以《申报》刊登文章不论党派,不考虑权势,力求真实反映社会情况和民意。”
戴笠心中不快,但他忍住说:“我们是中华民国,政府也是民众的政府,为民办事,所以政府的威望也应考虑啊。”
“政府只有开放言路,顺应民意才能保有威望。如果只想以堵塞言路的办法保住威望,那是行不通的。”史量才冷静地说。
戴笠的脸色沉了下来:“如此说《申报》还是要继续现状了?”
“我认为《申报》的现状没有什么不好的。”
戴笠的声音严厉起来:“《申报》如果做事不考虑政府和委座的脸面,那么……政府也要维护纪律和法制的。”
史量才的声音也大了起来:“《申报》不会看谁的脸色办报,那样《申报》就不会有今天。并且我认为,《申报》也没有违反法纪的行为。”
戴笠的眼珠瞪了起来,脸上的麻子也一跳一跳抖动起来。他抓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大口茶,努力控制情绪。片刻后他说:“委座是很宽容大量的,但他手下有几百万军队,几十万警察,几万特工,要是惹恼了他们,不好办呀!”
史量才眼睛也睁大了:“《申报》只有几十个文人,但是有几百万读者,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他们也支持《申报》!”
“那好吧,家修兄就自行其事吧!兄弟告辞了。”戴笠板着脸站了起来。
“雨浓兄,这些礼物还是请带回去吧。”史量才指了指桌上的东西说。
戴笠的脸色更加阴沉:“怎么,这点面子也不肯给么?”
“如果雨浓兄是私访,那么礼物我收下。可雨浓兄是为了公事而来,兄弟又没有从命,这样礼物就难以收下了。”
“好,那我就带回去。”戴笠拿起礼物气冲冲地走出大门。
十四
1934年的初秋来到了。这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史量才在秋水山庄的阳台上边打太极拳边观望景色。秋水夫人则在一旁轻轻抚琴。这座江南庭院式建筑北依葛岭,南临西湖。主楼青石柱子、朱红花窗、白色栏杆,在造型、选材和色彩上别具匠心,独具女性纤巧之美。楼后还有一座仿照红楼梦怡红院建造的花园,亭台回廊、水池假山掩映在碧树森森之下,古朴幽静,精巧宜人。花园里牡丹盛开,姹紫嫣红,各显奇葩。
美丽的景色、凉爽的天气、悠扬的琴声,使史量才的心情很是舒畅,这是近日来少有的。他不觉有了诗兴,随口吟出一首七律:“晴光旷渺绝尘埃,丽日封窗晓梦回。禽语乐声通性命,湖光岚翠绕楼台。山中岁月无古今,世外风烟空往来。案上横琴温旧课,卷帘人对牡丹开。”
“家修,你这首诗很好,‘山中岁月无古今,世外风烟空往来。’真是佳句呀。”秋水夫人微笑着说。
“夫人认为不错?”史量才露出笑容。
秋水夫人点头,“不错,真的不错。”
史量才笑着打拱:“多谢夫人鼓励,小生定当继续努力。”
秋水夫人面如桃花:“都快六十了,还小生呢?”她又感慨地说:“多日不见你如此开心了。”
史量才说:“今天天气真好,园里花开得也好,所以心情好。”
“我们要是总能这样轻松的抚琴、吟诗多好。”秋水夫人感慨。
“所以我要大力呼吁和平、民主,只有世界太平,国家民主,百姓才能安定、幸福啊。”
“是啊。”秋水夫人点头。
史量才又说:“在这样的好天气上路,可以当作秋游了。”他们一家准备下午返回上海。
“可我们一家五口坐轿车,保镖就不能跟随了。”秋水夫人说。
“大白天,这么晴朗的天气,不会有事吧。走这条路我认为应该是安全的,这条路是我捐钱修筑的啊。”史量才望着秋水夫人说。
“可现在是非常时期,国难当头、权奸相逼,还是小心谨慎好啊。”秋水夫人还是有些忧心。
“可轿车最多只能坐五个人啊,三个孩子还非要跟我们坐车回去,只好让保镖坐火车回上海了。”史量才看看秋水夫人又安慰:“你不必过虑,老蒋有几百万军队、戴笠手下有几万特务,他们要想杀我,我就是带上几十个保镖也没有用。我都想把保镖撤了,免得他们跟着我遭殃。”
“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好吧,就依你,让保镖坐火车。我们吃完早饭就上路。”
“好,早些走,几个小时就到了。”
防弹轿车上路了。坐在车后面的史量才内侄女沈丽娟、儿子史咏赓及同学邓祖询都是学生,年轻活泼,望着公路两旁的美丽景色指指点点,说说笑笑。
史量才对秋水夫人笑说:“这条公路还挺平坦,车子走在上面很平稳,看来我捐的钱没白花。”
“嗯,公路确实修得不错。”秋水夫人微笑着点头。
史量才的轿车行到一个僻静处,突见前面有一辆黑色别克轿车横在公路上,于是只好停下来。司机下车走过去想看看别克轿车是不是出了什么故障,邓祖询好奇也跟了过去,史量才及家人则下车活动身体。
这时有六、七名穿黑色短衣的大汉持手枪从别克轿车后面冲了出来,他们挥枪射击,史量才的司机和邓祖询立即中枪身亡,沈丽娟也受了伤。史量才立即明白遇到了来刺杀的特务,而手枪放在汽车后备箱里了,来不及取出还击。他向秋水夫人和孩子说:“他们是来杀我的,你们快向相反方向跑,去喊人。”说罢他就掉头疾跑。秋水人和两个孩子急忙向相反方向跑。
果然如史量才所料,刺客们没有去追背包里携带着钱款的秋水夫人及孩子,而是一窝峰地追赶史量才。史量才虽然经常锻炼,但毕竟已经年近六旬,怎能跑过年轻力壮训练有素的特务,很快他就被特务追上了,一阵乱枪,史量才倒在血泊中。
一代报业泰斗惨死在自己捐款修筑的公路旁,他双目圆睁,瞪望着青天白日……
十五
史量才惨案震动了全国,各界人士纷纷要求缉拿凶手,蒋介石亲自给浙江省主席鲁涤平下令,令其尽快破案。
各大城市纷纷举行追悼会,哀悼史量才这位报业泰斗,民主斗士。美、苏、英、法等国报界名人也打来唁电。
在上海设立了追悼史量才的灵堂。灵堂门前悬一幅挽联:“ 死亦寻常,忍此一刹那痛苦;有舆论在,有事业在,复何遗憾。”宽大的灵堂里挂满了各方的悼词悼文,孔祥熙的“光荣于世”,何应钦的“善人不禄”,张学良的“通材达识”,陈绍宽的“立言不朽”,王世杰的“事业不朽”,褚民谊的“德音无穷”,鲁涤平的“舆论同悲”,等,几乎全国的所有名人都写来了悼词悼文。中间最醒目的是蒋介石的题字:“哲人其萎”。
班禅额尔德尼大师亲来为亡者诵经。
国民政府大员孔祥熙、唐绍仪、张群等代表政府前来吊唁,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杭州市长周象贤代表浙省、杭城前来吊唁。令人吃惊的是朱家骅、戴笠竟也前来吊唁。
家人将史量才安葬于他最喜爱的西湖湖畔。秋水夫人面色惨白,一身缟素,抱着史量才生前最爱的古琴,在陵前弹起了《广陵散》,曲至高亢处,琴弦突然崩裂!秋水夫人默默站起身,用颤抖的双手将断弦古琴投入坟前燃烧的火钵……
高山流水,知音已绝,秋水山庄自然成了不堪回首的伤心之地,于是秋水夫人将秋水山庄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另找了一处简朴僻静小屋寡居。
鲁涤平奉命严查刺杀史量才的凶手,但当发现蛛丝马迹时,他和夫人却突然暴死家中,于是案件便不了了之。
解放后,军统头目沈醉供述了奉戴笠之命暗杀史量才的经过,史量才之死的真相终于大白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