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界巨头之死(第 2/4 页)
史量才啜了一口茶,说:“在路上我已经想了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挺着挨打,要防备。我准备雇几个保镖,晚上看家护院,白天护卫家人和我。”
“好。”秋水夫人赞同地点头。
“我准备把家里的轿车换了,换辆防弹轿车。”
“好。”秋水夫人又赞同地点头。
“我还准备买一些手枪。”
“买枪?”
“是的,用来防身。保镖一人一把,家人也一人一把。我们都要练习打枪,为了保卫自身。”
说罢史量才身子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我想休息一下。”
看到面色沉重的丈夫,秋水夫人心疼地说:”我给你弹琴听吧,好放松一下。”
史量才微微点头。
“你想听什么?”
史量才睁开眼睛,看到墙上挂的水墨梅花,上面题着两行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就弹《梅花三弄》吧。”他说。
“好。”秋水夫人拿出古琴,放在几案上,用心弹了起来。
史量才凝神静听着……
五
“呯”,一声枪响。
“好啊,这枪打得准!”秋水夫人为丈夫鼓掌,儿子史咏赓也为父亲鼓掌。
“有进步吧?”史量才看着手中的*笑了笑。
“岂止是有进步,进步大大的!”秋水夫人又调皮地说。
一家人都笑了。
“什么事只要用心,就会有成果的。”史量才看着儿子说。
“是,父亲。”老实的儿子恭敬地回答。
史量才看看冒着青烟的手枪,感慨地说:“我是一个文人,可现在却要练习射击,拿笔的手拿起了枪。我心里真有些悲哀,不由想起了《水浒》,那一百单八将为什么上梁山?官逼民反呀!”
听了这话,秋水夫人和史咏赓的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来,咏赓,你来射击。看看你进步没有。”
史咏赓有些腼腆地说:“我没有爸打的好。”
“你年轻、眼神好,应该比我打得好呀。”史量才疼爱地拍拍儿子的肩膀,“鲁迅说得好,后人总要超过前人。你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超过父亲啊。”
史咏赓恭敬地回答:“是,父亲,我会努力的。”
史量才把儿子搂到自己身边,严肃地说:“一旦父亲遭到不测,你就要站出来,接父亲的班。”
秋水夫人忙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
史量才又拍拍儿子的肩膀:“咏赓,你就是父亲未来的希望,你们年轻人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啊。你们要努力,如果你们做得好,以后文人就不会被迫拿起手枪了。”他把手中的枪掂了掂。
“是,父亲,我一定记住父亲的话。”
“好,你打吧。”史量才指了指前边的枪靶。
儿子举起枪,屏住呼吸,精心瞄准,“呯”一枪射了出去。竟也打了个9环。
“好,好啊,打得好!”史量才高兴地叫了起来,又兴奋地拍儿子的肩膀。
秋水夫人望着这父子想,如果没有那些烦恼、忧虑,一家人平平安安,其乐融融,那该多好呀。
六
尽管雇了保镖,换了防弹汽车,配了手枪,可史量才每日还是惴惴不安。他为报纸担心,担心被开天窗,好好的版面,却空白了一块,如美人的脸上缺了眼睛,少了鼻子,成什么样子?让人心痛啊。他为职员担心,他们都是报业精英,一代人杰,如果再有闪失,怎么承受得起呀?他也为家人担心,他们整日担惊受怕,还面临着生命危险。晚上,史量才经常从噩梦中惊醒。这段时间,白发明显增加。秋水夫人心疼他,不断换着膳食的花样,可他的饭量还是减少,心有块垒呀。
史量才多么希望能够平平安安的工作,平平安安的生活,把悬着的心放下来。可是这是一个动荡的社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这一天,又一个重大事件摆在史量才面前。
1932年*,南京中央大学发生了*。*起因于朱家骅。朱家骅曾留学德国,学习地质。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中,他是国民党右派领导之一。其人虽为知识分子,但却善于周旋、吹捧,因而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官运亨通。1930年由广州中山大学校长调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可他到中央大学不到两年,学校经费和教员工资却积欠半年以上,并被揭露出挪用公款数万元,引起师生强烈不满。1932年初朱家骅走门路离开中央大学,升任教育部部长。他指任工学院院长刘光华代理中央大学校长,可学生坚决反对。他又提请行政院委派教育部政务次长段锡朋兼职中大校长。学生们认为段锡朋是朱家骅的亲信,又是官僚政客,还是反对。*学生们开会讨论如何拒绝段锡朋,段锡朋却坐着汽车来上任了。愤怒的学生蜂拥到校长室,向段锡朋当面质询。段锡朋摆起官僚架子,申斥学生,并且举起双臂推搡为首喊反对口号的学生。于是双方发生冲突,段锡朋脸被抓伤,长衫被撕破,他的汽车玻璃也被击碎。
段锡朋狼狈跑回教育部向朱家骅哭诉,朱家骅大怒,领着他去行政院告状。当日行政院就决定解散中央大学。接着又派警察先后逮捕学生王志梁、钱启明、陈克诚、谢治珍等60余人。
《申报》的记者是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写出了真实报道。
看着摆在桌上的中大*新闻稿,史量才心潮起伏。现在《申报》正处于非常时期,如果刊登关于*的报道,势必得罪蒋介石的亲信朱家骅,引起蒋的更大忌恨。报社也可能会遭到更大的打击。他的脑海中此时又浮现出黎烈文鲜血淋淋的情景……他的眉头不由自主地拧到了一起。
如果不报道……。这样重大的事件却没有出现在《申报》的纸面上,简直不可思议!“如实报道历史事实,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这是《申报》的办报宗旨啊!
有人敲门,来人是儿子史咏赓。
“你怎么来了?”史量才有些诧异,儿子可是很少到他办公室来。
“爸,同学们都很关心、支持‘中大’的*,大家想知道详细情况,说《申报》肯定会有详细报道,让我来找回去给大家看。”
“是么,学生们都认为《申报》会有详细报道?”史量才看着儿子问。
“是啊,这么重大的事件,《申报》怎么会不报道?而且肯定比别的报纸报道得多,报道得详细。”
“你也这么想?”
“当然,这是《申报》的一贯作风啊。”儿子有些诧异,父亲怎么会这样问啊?
“你想对了,儿子,这么重大的事件,《申报》不会不报道。这是记者交上来的报道稿件,我正要签发,明天就见报。”史量才指指桌上的一叠稿子。
“那我可以先看看么?回去好跟同学们汇报。”
“好,你看吧。”
儿子看着稿件又问:“爸,这样有刺激性的稿件,吴醒亚会不会又给删节,开天窗呀?”
“他这两天去南京开会了,报纸不会受影响。”
“好,太好了!我真希望他永远离开上海。”儿子高兴地说。
史量才拍拍儿子肩膀,感慨地说:“吴醒亚走了,还会来张醒亚,刘醒亚,国民党不会放松新闻检查的。”
儿子的脸色暗淡下来,“爸,现在办报可真不容易呀。”
史量才叹了口气,“是啊,就像在高空走钢丝……”他又感慨地说:“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又有‘文字狱’的传统,要真正实现社会民主,新闻自由,‘路漫漫其修远兮’……”
儿子看着父亲,思索着。
七
朱家骅看到《申报》关于中大*的报道,勃然大怒。他联合一些官僚,又搜集了一些《申报》所谓“蛊惑民众,危害党国”的“罪证”,向蒋介石告状。
蒋介石虽然忙于对江西红军的围剿,但还是抽出时间召开会议,研究《申报》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委员长行营秘书长杨永泰,教育部长朱家骅,国民党宣传部长张道藩,组织部长陈立夫,军统局长戴笠,委员长侍从室副主任,蒋介石秘书陈布雷、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等。
蒋介石身穿笔挺的草绿色毛料四星上将戎装,腰板挺的笔直,坐在会议桌前方主持会议。“这个,骝先(朱家骅字骝先)报来一些《申报》的不法情况,我已经交诸位传阅了,现在诸位发表意见吧。”
朱家骅首先发言:“鄙人注意《申报》已经很久了,这份报纸总是与党国、与领袖作对。”说到这他看看蒋介石,蒋介石不露声色,示意他继续说。
“《申报》一向妖言惑众,蛊惑煽动,危害党国。下面我概括举一些例子。”朱家骅声调激昂。“‘9.18'事变,委座指示以静制动,不要扩大事态,等待国联调查、调解。可《申报》却连篇累牍报道抗日动态,指责政府不抵抗。”
“委座制裁党内异己分子邓演达,《申报》指责委座杀害忠良、铲除异己。”
“委座以国家利益为重,暂时退避下野,《申报》发表社论,连声叫好,表示欢迎。我当时看了非常气愤,怎么能这样对待领袖?简直是大逆不道!”说到这朱家骅又看看蒋介石。
蒋介石这时说话了:“这个嘛,对我有意见还是可以说的。”
“这是委座大度、宽容,可是我们作为党国干部,却不能容忍,我们要维护领袖的威望,不能容许他人随意诋毁!”朱家骅满面通红地说。
“是的,我也这样看。”戴笠插话说。
“我赞同朱部长的意见。”张道藩也附和。
其它人这时也不能不表态了,都表示支持朱家骅的意见。
蒋介石的眼睛亮了亮,但他马上说:“好,不说这个了,往下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